研究目的:耐力是一种以动作为载体,注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功能化,以糖酵解和有氧供能为主的中低强度、中长时间的人体对外做功的能力。在耐力运动中,长时间的肌肉收缩增加了机体对氧气利用和代谢的需求,使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当自由基超过人体内源性抗氧化系统所能处理的水平时,这些多出的自由基则会损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即产生氧化应激,从而导致肌肉疲劳、损伤、免疫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危害,并削弱耐力运动表现,甚至诱发慢性和退行性疾病。因此,许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选择补充外源性抗氧化物来缓解氧化应激,以提升耐力运动表现。抗氧化物是一种保护生物分子免受氧化损伤的分子物质,其可以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以及调节产生自由基的酶等途径,来调节体内自由基水平以应对氧化应激。近些年来,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常用的外源性抗氧化物之外,一种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因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尤为受到关注。在黄酮类化合物的补充策略上,一方面,中长期(≥7天)、大剂量(>300 mg)的补充效果尚存争议,在2021年的一篇相关系统综述中,其纳入的54项中长期、大剂量补充研究仅有37%报道了提升运动表现的结果。另外更多证据倾向于中长期、大剂量补充对运动适应等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2019年发表在《Sports Medicine》上的一篇综述根据现有证据,建议在运动前进行急性(≤2 h、1 h内更佳)、小剂量(≤300 mg)的补充以提高耐力运动表现,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急性、小剂量补充研究。”R&E”是杭州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功能性饮料,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用法用量为运动前30 min内补充2剂共100 mL(含黄酮类化合物147.4 mg),符合”在运动前2 h内(1 h内效果更佳)补充不超过300 mg的多酚类物质来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文献建议,但尚未经过验证。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R&E产品及其用法用量,一方面验证R&E产品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功效,并探究一次性黄酮类化合物补充对大学生耐力运动的生理学和感知反应,及氧化应激的急性影响,另一方面验证黄酮类化合物急性、小剂量补充策略的效果及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双盲交叉式设计,受试者样本量通过G*Power 3.1软件(Duesseldorf,Germany)计算,power、α和ES值分别设定为0.8,0.05和0.5,结果显示至少需要18名受试者,考虑到20%的样本脱落率,因此招募了22名大学生,受试者招募及纳入标准为:1)近3个月内身体健康无伤病;2)有规律的运动训练(≥2次/周、≥30 min/次);3)近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补剂和保健品。研究过程中2名受试者因生病而退出实验,最终20名受试者(18男,2女,年龄22.0±2.1 yrs,身高174.9±5.7 cm,身体质量68.2±4.5 kg,最大摄氧量50.7±7.0 mL/min/kg,最大有氧功率281.8±40.2 W)参与了1次最大摄氧量(VO_(2max))测试和3次随机的不同营养干预下(无补剂、147.4 mg黄酮BIBW2992配制类化合物干预剂或安慰剂,测试前30 min内补充,洗脱期≥7天)的75%最大有氧功率(MAP)恒定强度功率自行车骑行至力竭(TTE-75%)测试。在营养干预中,干预剂与安慰剂均以不透明的棕色玻璃瓶封装,一次两剂共100mL,二者成分都包含水、果胶、白砂糖、胡萝卜素、柠檬酸、柠檬酸钠和香精。不同的是,干预剂为R&E,每100 mL干预剂中经检测额外含147.4 mg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计)immunostimulant OK-432。干预剂和安慰剂以及二者的用法用量,均由杭州某公司制备与提供,以确保二者在外包装、口味和用法用量上的一致性,并已通过第三方兴奋剂检测证明不含兴奋剂成分。营养干预的双盲方法分为对受试者的盲法和对研究者的盲法,对受试者的盲法在于:1)受试者不知道本研究的真实目的;2)受试者不知道干预方案顺序;3)受试者此前未喝过实验所用的任一饮品;4)不同干预方案所使用的饮品外包装和口味一致;对研究者的盲法在于:1)营养干预方案的分配及实施工作由专门人员担任;2)研究者在进行营养干预时暂时回避。VO_(2max)测试的采集指标为VO_(2max)和MAP,并以每位受试者的75%MAP为其个人标定后续3次TTE-75%测试的运动强度。TTE-75%测试的采集指标包括骑行至力竭时长(TTE)、平均踏频(RPM_(mean))、平均心率(HR_(mean))、平均主观疲劳程度(RPE_(mean))、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血乳酸(BLa_(peak))、血清肌酸激酶(CK)、唾液皮质醇(Sal-C)、血清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软件(SPSS, Inc., Chicago, IL, USA)完成,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SD)形式呈现,并保留1位小数。对受试者3次TTE-75%测试前体重、静坐后BLa和基线Sal-C,以及HR、RPE、VO2、BLa在不同时间点的组间变化,选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指标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后选用多元方差分析。研究结果:20名受试者测得的VO_(2max)和MAP分别为50.7±7.0 mL/min/kg和281.8±40.2 W。三组(无补剂、干预剂及安慰剂)间在TTE(12.0±3.9, 12.3±4.8, 12.4±3.6min)、RPM_(mean)(74.5±4.2, 76.7±5.9, 75.4±4.8 rpm)、HR_(mean)(162.8±8.6, 165.6±6.8,165.2±7.9 bpm)、RPE_(mean)(15.4±1.0, 15.4±1.1, 15.5±1.0)、VO_(2peak)(4.5±0.7, 4.5±0.7, 4.4±0.7 L/min)、BLa_(peak)(10.5±2.0, 10.4±1.8, 10.5±2.0 mmol/L)、Sal-C(7.5±1.7, 8.0±1.6, 7.1±1.5 nmol/L)、CK(55.1±25.1, 53.7±20.5, 53.3±23.0 ng/mL)和MDA(5.0±1.0, 4GW4869分子式.8±1.1, 4.5±1.1 nmol/L)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OD上(133.1±36.4,158.2±38.8, 152.9±37.2 ng/mL),摄入147.4 mg黄酮类化合物的干预剂组相比于无补剂组显著提升了血清SOD含量,然而干预剂组与安慰剂组的血清SOD含量无显著性的组间差异。研究结论:依照杭州某公司提供的R&E产品及其用法用量(运动前30 min内补充2剂共100 mL,含黄酮类化合物147.4 mg),无法提升大学生耐力运动表现、降低大学生耐力运动的生理学和感知反应程度,也没有减缓氧化应激带来的损害,但与无补剂补充相比显著提高了内源性抗氧化酶——SOD的含量。建议耐力项目运动员及爱好者谨慎选用R&E产品,此外未来还需更多研究探究黄酮类化合物补充对耐力运动表现、生理学和感知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