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18-65岁的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在为期3个月的体重管理之后,体重、血压、代谢指microbiome data标的改善情况及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种类的减少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肥胖相关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8-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吸烟饮酒情况、膳食运动情况以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意参加本研究且拥有完整的临床代谢指标,如AST、ALT、FPG、UA、BUN等资料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重管理,管理流程包括:健康教育、强化管理、个性化指导、心理咨询和定期随访。以体重下降是否≥5%,将研究对象分为减重有效组和减重无效组,分析干预前后和两组间在膳食运动、体格和代谢指标、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最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重管理对有效减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招募147位符合要求的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问卷回收139份,回收率为94.5%。同意参加本项目且拥有完整临床检查基线指标的人数为120人,由于疫情封锁的原因,研究过程中有48人失访,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为72人。失访与未失访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WC、SBP、DBP、降压药物种类和总类别数之CL 318952分子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6±12.1)岁,男性占比为63.3%,基线BMI为[28.2(4.8)]kg/m~2,基线腰围为[96.9(12.8)]cm;吸烟、饮酒人数分别占比25.8%和46.7%,79.2%的患者营养有风险,53.3%的患者被评估为体力活动缺乏服用单类降压药的患者最多(45.8%)、服两类和三类降压药的患者分别占比37.5%、10.0%,CCB(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频率最高(36.4%)。最终完成研究的72名患者,经过3个月干预后,代谢指标、膳食和运动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药物使用方面,联合用药数量和总类别数大体存在下降趋势(P>0.05)。以减重是否≥基线的5%分组,减重有效组(34.7%)的体重平均下降(9.0±2.6)%,减重无效组(65.3%)的体重平均下降(0.7±3.1)%;两组WC、SBP、DBP、SCr、TC值较基线下降,HDL-C均较基线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减重是否有效与打卡依从性(r=0.281)、基线体力活动(r=0.383)、文化程度(r=0.342)、收入情况(r=0.326)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之后,打卡依从性好(OR=4.771,95%CI:1.168~19.491,P=0.030)的患者更容易减重成功PF-07321332。结论:本次调查中,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主要群体,大部分的人存在膳食营养风险和体力不足的问题。降压药物使用方面,服用单类降压药的人最多,同时,CCB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降压药。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重管理后,研究对象的体重、血压、代谢指标和降压药物的种类都有下降趋势,有效减重率为34.7%,同时,在膳食营养和体力评估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改善效果,打卡依从性好的患者更容易减重成功。在未来,应根据后续的大规模、长期研究数据,对更大范围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提出体重管理计划,以期更加科学的减重降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