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危险因素和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复发患儿的预后,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早期发现高危患儿提供研究依据,早期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拟以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至少三年的随访,将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按复发情况划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利用SPSS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得到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Renewable biofuelgistic回归分析。等级资料(预后)进行秩和检验。结果:1、169例PNS患儿的总体情况:(1)性别:男性患儿占绝大多数,男女之比为10:3;(2)年龄:中位发病年龄为5.00岁(1~16岁),发病年龄高峰为学龄前期;(3)季节:总体发病时令以秋冬两季所占比例较高;(4)总体中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为47例(27.80%),单纯型为123例(72.80%),肾炎型为46例(27.20%);(5)病理:有54例行经皮肾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非复发组2例(3.70%),复发组52例(96.30%),其中以微小病变型最多见(66.67%),其次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67%)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1.11%),而膜性肾病(3.70%)及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85%)较为少见。2、儿童PNSBafilomycin A1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初次激素治疗至尿蛋白转阴时间在复发组明显长于非复发组(两组的中位缓解天数分别为13天和1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血清Ig G(两组Ig G的中位数分别为2.96g/L、3.89g/L)、血清脂蛋白(a)(两组血清脂蛋白(a)的中位数分别为636.00mg/L、426.50mg/L)及血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g G≤3.6(g/L)(0R:3.065,95%CI:1.520~6.178,P=0.002),血清脂蛋白(a)>618(mg/L)(0R:4.198,95%CI:1.999~8.816,P=0.000),尿蛋白转阴时间超过12天(0R:2.999,95%CI:1.451~6.200,P=0.003)可能是儿童肾病综合征复发的高危因素。3、首次复发诱因分析:大部分小儿复发前有明晰的诱因,最常见的是感染因素,尤以呼吸道感染(47.62%)最多见。4、儿童PNS的预后分析:截止2022年10月,总体完全缓解率为81.66%,复发组及非复发组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包括临床治愈)分别为74.29%、93.75%,比较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PNS的发病率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发病年龄高峰为学龄前期,好发于秋冬两季,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占比较高;2、本研究大部分PNS患儿首次复发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3、初次激素治疗至尿蛋白转阴时间、血尿、初次诊疗时selleck化学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及血清脂蛋白(a)和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血清Ig G≤3.6(g/L)、血清脂蛋白(a)>618(mg/L)、尿蛋白转阴时间超过12天或可作为预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指标。4、本组研究总体完全缓解率为81.66%,复发组及非复发组的完全缓解率(包括临床治愈)分别为74.29%、93.75%,非复发组预后较复发组预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