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查找药物化学成分,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获得药物化学成分靶点,TTD、DrugBank、DisgeNET获得疾病相关靶点,采用UniProt等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取药物与疾病交CP-456773抑制剂集靶点导入STRING中进行蛋白互作分financing of medical infrastructure析,运用Cytoscape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以及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图。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其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艾迪注射液的活性化合物23个,化合物预测靶点1Ipatasertib研究购买78个,疾病相关靶点184个,化合物和疾病相关共同靶点24个,其中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的关键活性成分有:芒柄花素、异嗪皮啶、黄芪皂苷Ⅰ、乙酰黄芪皂苷Ⅰ、斑蝥素等;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的关键靶点有: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原癌基因丝氨酸蛋白激酶(RAF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激酶插入域受体(KDR)等。富集分析结果最终得到24个富集GO条目和19条KEGG通路信号通路,包括癌症中蛋白多糖、癌症中的microRNA、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化合物与对应靶点均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