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探讨球结膜滤过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对于术后瘢痕形成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滤过区组织中MMP-2及TIMP-2的表达与瘢痕形成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63只6~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3、5、7、14、28 d组,每只大鼠任选一侧眼为实验眼。采用前房引流管植入术建立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球结膜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及眼前节反应,各组于相应时间点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其中3只眼制备完整眼球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2的表达和定位;另取6只大鼠结膜滤过区组织行WesterJNJ-42756493体外n blot检测,观察MMP-2和TIMP-2在滤过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结果所有术眼在术后第1天均形成不同程度隆起的滤过泡,维持时间为7~17 d,平均生存时间为12 d。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滤过区组织中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21.67±4.37,在术后3 d组开始逐渐增高,为183.67±5.61,术后7 d组达峰值,为230.50±8.48,随后逐渐降低,术后28 d组为172.33±8.43,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滤过区组织中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18,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滤过区组织中TI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2.50±6.25,在术后3 d组开始明显升高,为162.67±7.00,术后5 d组TIMP-2蛋白表达量达峰值,为232.00±11.03,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8 d组降至150.50±6.4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滤过MAPK抑制剂区组织中TI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34,P<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2、TIMP-2仅在大鼠结膜上皮层微弱表达,呈红色荧光,而在术后大鼠滤过区结膜组织上皮层和固有层均呈强荧光。结论 MMP-2和TIMP-2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区组织的动态表达与滤过泡的纤维化过程相一致,提示MMP-2和MDSCs immunosuppressionTIMP-2参与结膜滤过泡的瘢痕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