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_6(VB_6)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为在临床实践中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甲医院132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将样本数(132例)、分组数(4组)输入SPSS22.0软件中,生成随机种子数和分组数,另A表示对照组,B表示穴位注射组,C表示穴位贴敷组,D表示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IA化疗方案(伊达比星+阿糖胞苷),均于化疗前30分钟予以基础用药(地塞米松+帕洛诺司琼)。A组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B组在足三里穴位注射VB_6;C组在特定穴位上贴敷调制好的中药贴;D组联合治疗(B组+C组)。干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恶心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评价其生存质量。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结果(1)恶心发生率比较(1)急性恶心发生率比较:化疗开始的24 h内四组患者恶心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化疗24 h内B组和D组的恶心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P>0.05),D组的恶心发生率最低。(2)延迟性恶心发生率比较:化疗结束后1-4 d四组患者的恶心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D组的恶心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P>0.05),D组的恶心发生率最低。(2)呕吐发生率比较(1)急性呕吐发生率比较:化疗开始的24 h内四组患者呕吐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化疗24 h内B组和D组的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P>0.05),D组的呕吐发生率最低。(2)延迟性呕吐发生率比较:化疗结束后1-4 d四组患者的呕吐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D组的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的呕吐发生率最低。(3)恶心、呕吐严重程度的比较(1)中重度恶心占比比较:在化疗期间第1-3 d、4-7 d和化疗结束后1-3 d,四组的中重度恶心占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4-7 d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D组中重度恶心占比与A组相比,GSK2118436供应商在化疗期间第1-3d,4-7 d和化疗结束后1-3 d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两两比较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elleck合成其中D组的中重度恶心占比最低。(2)中重度呕吐占比比较biomarkers tumor:在化疗期间第1-3 d和第4-7 d,四组患者中重度呕吐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的1-3 d和4-7 d,四组患者的中重度呕吐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D组患者的呕吐程度与A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第1-3 d和4-7 d(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两两比较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四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干预实验。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评分对比差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