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蛭通窍胶囊“异病同治”前列腺增生症和慢性前列腺炎的网络药理作用机制及分子对接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蛭通窍胶囊(QTC)异病同治前列腺增生症(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BATMAN、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搜集、获取QTC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BPH和CP靶点基因,利用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10.1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后导入Cytoscape输出核心靶点、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点击此处子对接测试。结果 共获得QTC活性成分70个,包括槲皮素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14个。QTC可能作用于前列腺组织缺氧和炎症微环境,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6(IL-6)等多个靶点,调控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HIF-1α等多条相关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gibberellin biosynthesis示槲皮素与8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QTC可能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途径改善前列腺组织缺氧、炎症微环PS-341境而对BPH和CP发挥异病同治作用,但尚需在进一步研究中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