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薯蓣丸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极化抑制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雄性BALB/c-nu裸鼠(n=28,4周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低剂量薯蓣丸组(薯蓣丸0.115g·mL~(Y-27632体外-1))、模型+中剂量薯蓣丸组(薯蓣丸0.154g·mL~(-1))、模型+高剂量薯蓣丸组(薯蓣丸0.193g·mL~(-1))。每只裸鼠灌胃剂量为15ml·kg~(-1),于接种瘤块后第9天开始灌胃处理,每日灌胃1次,每周NVP-TNKS656说明书6天,第7天不灌胃,连续干预2周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标本;取部分结肠组织和肿瘤组织制作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肿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2(IL-1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iNOS、IL-12、EGF、TGF-β_(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薯蓣丸能抑制裸鼠结肠癌肿瘤细胞的生长,病理可见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坏死。其中,模型+高剂量薯蓣丸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肿瘤细胞形态基本消失;与模型组比较,薯蓣丸显著上调了M1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NOS、IL-12的表达(P<0.05),下调了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Arg-1、EGF、TGF-β_(1)的表达(P<0.05),提示薯蓣丸处理后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弱,向M1型Molecular Diagnostics极化增强。结论:薯蓣丸能够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TAMs极化为M2 型、促进TAMs向M1型极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