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相关血小板减少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替加环behavioral immune system素治疗的7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小板减少分为血小板减少组39例,血小板正常组3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15项一般临床资料、12项伴随疾病资料及点击此处用药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等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微生物培养、营养筛查评分、伴随疾病、用药前各检测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的用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的用药前后白蛋白(ALB)、PLR、SII的差值大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的临床预后情况差于血小板正常组,预后不良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80.6%;预后不良率的AUC为0.759,敏感度和特MK-1775浓度异度分别为90.9%、57.7%。结论 替加环素相关血小板减少老年脓毒症患者具有用药后AST、ALT及NEU水平较高,用药后ALB、SII及PLR较用药前下降,临床预后差等特点。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率均有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