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为探究不同采收期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MLN8237小鼠‘蜜橘’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采后李果实13个品质及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合主immunoregulatory factor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和数学模型对3个采收期(盛花后100 d、盛花后103 d、盛花后106 d)李果实(0±0.5)℃低温贮藏品质进行综Immunology & Inflammation抑制剂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盛花后103 d采收的保鲜效果最好,盛花后103 d采收的李果实至贮藏结束,硬度、TA分别下降了37.37%、27.06%,下降最慢,相对电导率、花青素、TSS、丙二醛、总酚、类黄酮变化相对平稳,延缓了呼吸强度的上升,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PPO活性以及较高的POD、SOD和CAT活性。经过PCA分析发现PC1、PC2和PC3可以准确地反映出87.472%的信息,这说明不同的采收期会对所有的指标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可知,在盛花后100 d、盛花后103 d和盛花后106 d采收的李果实贮藏至56 d时综合得分分别为1.06、0.99和2.69,综合得分越低表明品质越好,因此保鲜效果的排序为盛花后103 d>盛花后100 d>盛花后106 d。本研究为李果实采后保鲜和品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现李果实的适时采收提供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