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评估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模式指导下低中风险膜购买SCH727965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模式延缓膜性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及特色,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案。材料与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门selleck MLN4924诊及病房就诊,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低中风险膜性肾病患者。严格按照纳排标准选择病例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病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总数据资料按76例进行。对照组给予膜性肾病基础中医辨证汤剂口服以及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模式,均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活质量量化评分表(SF-36)得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试Secondary autoimmune disorders验组总有效率为63.2%优于对照组55.3%,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管理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治疗管理后试验组UTP下降(P<0.05),ALB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肾功能:治疗管理后试验组Scr、BUN、e GFR维持稳定(P>0.05),对照组Scr显著升高、e GFR显著下降(P<0.01),BUN无明显变化(P>0.05),且试验组Scr、e GFR优于对照组(P<0.05),BUN无明显差异(P>0.05)。5血脂:治疗管理后试验组TG下降(P<0.05),CHO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6生活质量得分:治疗管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总计分、生活机能得分、躯体疼痛得分、精力得分、精神健康得分显著提高(P<0.01),生理职能得分、一般健康得分、社会功能得分、情感职能得分提高(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计分及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且试验组生活质量总计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管理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各安全性指标仍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1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可有效降低低中风险MN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改善中医证候症状方面具有优势。2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可辅助改善低中风险MN患者UTP、ALB水平,减缓蛋白质流失,保护肾功能;维持Scr、BUN及e GFR稳定,延缓肾功能进展;降低TG、CHO,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3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可有效提高低中风险MN患者生活质量总计分及各维度得分,从生理、生活以及情感等各方面提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4中医“治未病”结合慢病管理在临床治疗管理过程中具有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细化研究,向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