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对CT阴性的中高危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胆总管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和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在2019年根据肝功能及影像检查结果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目前关于两指南分层标准的比较研究较少。此外,当在高度可疑胆总管结石但计算机断层扫描(CT)阴性的患者中,对于后续的检查方法没有明确的共识。超声内镜(EUS)被认为是诊断胆总管结石较为准确的工具,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且成本低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因此我们旨在探讨比较两协会发布的最新指南分层标准临床实践应用价值以及EUS对疑似胆总管结石但CT阴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对纳入的患者按照ASGE和ESGE标准对纳入的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指南的诊断效能,同时计算单独危险因素的OR值来判断其预测胆总管结石的能力。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比较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EUS、US、C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能力。在同时接受过EUS和MRCP的患者中筛选出其中CT阴性的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方法比较MRCP与EUS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4名患者,以ERCP/EST或LCBDE结果作为金标准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205例(70.52%)。针对高危人群,ASGE、ESGE高危标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29%(灵敏度72.68%、特异度79.14%),74.71%(灵敏度70.73%、特异度80.58%)。两个指南在受试者selleck合成工作特征曲线下的等效面积分别为0.759(95%可信区间[CI]:0.710~0.803)和0.757(95%CI:0.708~0.801)。在单独危险因素中,影像学检查被发现是胆总管结石最高的风险因素(OR=11.988;95%CI:6.876~20.898)。纳入的所有病人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均行US、CT、EUS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US(38.54%,94.24%,61.05%),CT(55.1cancer – see oncology2%,88.49%,68.6%),EUS(95.61%,90.65%,93.6%),AUC分别为:0.664(95%CI,0.611~0.714)、0.718(95%CI,0.667~0.765)、0.931(95%CI,0.899~0.956),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时接受EUS和MRCP的患者172名,二者检测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92.66%和81.65%,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96.83%,AUC分别为0.939(95%CI:0.893~0.970)和0.892(95%CI:0.836~0.93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在CT阴性且同时接受了EUS和MRCP检查的108名患者中,二者检测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85.11%和69.96%,特异度分别为95.08%和96.72%,AUC分别为0PF-07321332细胞培养.901(95%CI:0.828~0.950)和0.813(95%CI:0.727~0.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指南在可疑胆总管结石人群中诊断能力较好,但仍会造成1/3左右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E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EUS和MRCP均是较为准确的工具,但在CT阴性的情况下,EUS总体的诊断效能优于MRCP,在没有明显禁忌的条件下可以优先选择EUS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