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PD-0332991体外用数据挖掘方法浅析针灸治疗癫痫的选穴规律,并探讨其核Liproxstatin-1心穴方的分子机制,为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选穴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Embase、PubMed、Cochrane、EBSCO、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对选用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高频穴组分析、核心穴方发现与分析,并进一步对核心穴方进行潜在靶点挖掘、“核心穴方-靶点-癫痫”网络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建立与核心靶点提取、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等以预测针灸抗痫的潜在机制。结果:共纳入腧穴处方122条;核心组方为百会、合谷、内关、水沟、太冲,挖掘到其潜在靶点277个,与癫痫共有靶点134个,经PPI网络拓扑分析提取出核心靶点,包括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JU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蛋白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天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经KEGG富集预测得到核心穴方的主要抗痫途径,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多种疾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immunoglobulin AcAMP)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凋亡等,涉及神经元死亡、氧化应激、突触可塑性、炎性反应等相关生物过程。结论:针灸干预癫痫的核心穴位处方可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痫作用,可为后续治疗癫痫腧穴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