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受体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血性腹泻和里急后重感为典型症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常用的治疗药物具有临床疗效欠佳、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等局限,故亟需寻找新的治疗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核受体蛋白,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edical social media,并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近年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核受体PPARγ发挥治疗UC的作用。结果表明PPARγ是中医药治疗UC的重要靶点,中医药多采用清热燥湿、行气活血化瘀、健脾温肾和攻补兼施之法干预PPARγ,一方面直接激活PPARγ,或通过介导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4(TLR4)等信号通路、调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促进巨噬细胞由促炎M1型向抗炎M2型极化等方式控制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水平,从而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肠道代谢,激活PPARγ,降低硝酸盐水平并NSC 119875临床试验维持局部缺氧状态,从而调节专性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最终起到防治UC的作用。该文将核受体PPARγ在UC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moothened-agonist-sag-hcl.html中的作用及近5年中医药通过干预PPARγ治疗UC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UC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