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MK-1775小鼠目的 探讨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composite biomaterials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163例NSCLC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术后病理分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另选取2024年1至4月就诊的43例NSCLC患者作为验证集。统计训练集一般资料、血清标志物、CT图像,采用Double-Z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Lasso算法筛选最佳特征子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selleck抑制剂移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CT影像组学评分、肿瘤分期Ⅲ期占比及有吸烟史占比高于非转移组(P<0.05)。CEA、CA125、CYFRA21-1、肿瘤分期、吸烟史及CT影像组学评分是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91,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在0.1~0.7、0.0~0.8范围内净收益率最高。结论 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效能高,临床实用性强,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