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针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有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有关influence of mass media。当体内二氢睾酮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前列腺增生等相关疾病。二氢睾酮由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因而通过抑制该酶活性, 可减少二氢睾酮的生成量, 进而达到减轻前列腺增生的效果。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和发现新的、有效和安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应用于防治前列腺增生购买Talazoparib,但又不影响男性的生理功能,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BMS-354825采购点话题。该文总结了5α-还原酶的作用特点及组织分布,临床常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及其副作用,并整理了中药和天然药物中5α-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和发现,概括了前列腺增生实验动物模型和常用检测指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Author: admin
羟氯喹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氯喹(HCQ)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肺损伤以及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32只雌性MRL/lpr狼疮小鼠(自发型SLE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此网站HCQ(80 mg/kg)组、HCQ(80 mg/kg)+TAK242(TLR4抑制剂,0.3 mg/kg)组和HCQ(80 mg/kg)+LPS(TLR4激动剂,2.5 mg/kg)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龄雌性C57BL/6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连续给药治疗5周后,通过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气道阻力(Raw)、动态肺顺应性(Cdyn)、第0.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1)],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水平和血清中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水平,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状况,并进行病理评分和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LR4、NF-κB p65、IκBα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CQ组小鼠RawImmediate access明显降低且Cdyn、FEV0.1明显升高(均P<0.05);肺泡灌洗液IFN-γ、TNF-α、IL-1β、IL-6水平和血清ANA、ds-DN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状况明显改善,病理评分和CVF明显降低(均P<0.05);肺组织TLR4、NF-κB p65、IκBα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TAK242能够明显增强HCQ对SLE小鼠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LPS则能够明显逆转HCQ对SLE小鼠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均P<0.05)。diABZI STING agonist核磁结论:HCQ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SLE小鼠肺损伤,改善其肺功能。
尾加压素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肾脏损伤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减轻动脉粥样硬化(AS)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连续3 d腹腔注射VitD_3 150 U/(kg·d~(-1)),联合高脂特制饲料饲养,实验周期6周)、辛伐他汀组[5μg/(kg·d~(-1))寻找更多,连续14 d]和干预模型组[urantide 30μg/(kg·d~(-1)),7 d和14 d]。组织形态学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评估损伤程度;RT-q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果Tamoxifen纯度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组织中肾小球萎缩且与周围组织黏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并伴有少量坏死,且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升高(P<0.01);JAK2/STAT3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5,P<Plant bioaccumulation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urantide各组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且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下降(P<0.01);JAK2/STAT3基因和蛋白阳性表达降低(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rantide可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为防治AS相关肾损伤开拓了新视野。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机制
研究姜黄素(CNVP-TNKS656核磁urcumin, CUR)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50、100、200 mg/kg)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姜黄素组和联苯双酯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8 d。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1%CCl_4花生油溶液,禁食不禁水16 h后收集小鼠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肝组织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中活性氧(ROS)水平和硫氧还蛋白1(Trx-Biolistic delivery1)、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UR预处理组肝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程度均明显降低,血清ALT、AST、AKP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GSH、CAT、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和ROS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CUR显著提高Trx-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TXNIP、NLRP3、ASC、CaspaseIpatasertib浓度-1和IL-1β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或P<0.01)。综上所述,姜黄素可通过调控ROS/TXNIP/NLRP3通路预防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平消胶囊通过AKT1/β-catenin信号促进乳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究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ID、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平消胶囊与乳腺癌的相关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平消胶囊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及可视化;通过R软件survival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分析,筛选出与总体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的基因;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parasitic co-infection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1、β-catenin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药物靶点194个,疾病靶点1 612个,韦恩图求交集靶点共127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TB53、AKT1、TNF、CASP3等20个;GO分析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对化学反应的调控等生物活性有关;KEGG分析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KT1、MAPK1、RELA均有较好的结合;细胞实验表明槲皮素(40、80、120μmol/L)促进乳selleck BI 10773腺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乳腺癌细胞48 h后,p-AKT1、β-catenin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网络药理学与细胞实验证实平消胶囊可能通过调节Aselleck PLX4032KT1/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其抗乳腺癌作用。
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情绪障碍青少年的疗效
目的 研究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E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伴有NSSI的ED青少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联合组采用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Barratt冲动性R428配制量表(BIS)、自伤功能评定量表(FASM)评分,NSSI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17、HAMA、BI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自伤行为评分、自伤功能评分均有降低,联合组患者的上paediatric emergency med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NSSI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VX-445体内实验剂量反应总发生率(16.67%,5/30)与对照组(13.33%,4/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舍曲林、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伴有NSSI的ED青少年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情绪,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NSSI发生率,并保障安全性。
基于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探讨逍遥补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逍遥补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experimentalautoimmunethyroiditis,EAT)大鼠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逍遥补肾方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6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5只。造模组采用高碘水喂养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复刻EA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EAT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硒酵母组及逍遥补肾组,每组17只。硒酵母组予25.2mg/kg·d~(-1)硒酵母片水溶液,逍遥补肾组予11.79g/kg·d~(-1)逍遥补肾方溶液,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Epigenetic change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3,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daseantibody,TPOAb)、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Emricasan溶解度OD)、丙二醛(malonic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 GPx)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收集各组大鼠的粪便进行16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逍遥补肾方改善EAT大鼠的相关菌群。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SH、SOD、SOD/MDA、GPx明显下降,TPOAb、TGAb、MDA水平明显升高,ROS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1)。给予治疗药物后,逍遥补肾组及硒酵母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有一定改善(P<0.01或P<0.05)。16SrDNA测序结果显示,逍遥补肾方能够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相对丰度调节EAT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脱硫弧菌属及粪球菌属是逍遥补肾组的优势菌群。结论 逍遥补肾方能够调节EAT大鼠血清TSH及甲状腺双抗体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多种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循环miR-433评估胆道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应用研究
背景: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起源于胆管上皮,是肝胆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和结肠癌)相比,胆道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极差,极大地限制其综合治疗效果。深selleck激酶抑制剂入研究胆道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低敏感性的内在机制,寻求评估胆道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的新方法,将有可能为临床改进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通过细胞实验来明确化疗对胆道恶性肿瘤细胞mi R-433水平的影响以及mi R-433对胆道恶性肿GSK2118436价格瘤细胞化疗效果的影predictive genetic testing响;通过RT-PCR实验检测临床患者血清样本将mi R-433水平探究其作为胆道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结果:RT-PCR实验发现,与消化系统肿瘤(主要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结直肠癌)、肝硬化、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相比,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循环血清mi R-43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中远端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血清样本中循环mi R-433表达水平均高于胰腺癌,且有统计意义;尽管,在胆道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好的患者与预后较差患者在化疗前血清mi R-433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化疗后循环血清mi R-433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细胞实验发现,化疗药物诱导胆道肿瘤细胞分泌mi R-433,而低氧环境不影响mi R-433表达水平,mi R-433模拟物促进胆道恶性肿瘤细胞化疗耐药,mi R-433抑制剂可显著逆转肿瘤细胞化疗耐药。结论: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mi R-433未见明显升高,但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循环血清mi R-433表达水平与胆道恶性肿瘤化疗预后密切相关。
克隆增殖性疾病轻链检测方法学评价与临床应用
背景血清游离轻链(FLCs)的分析对克隆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定量是通过划定血清蛋白电泳(SPE)区域常规进行的。然而,β迁移的M蛋白的定量受到非免疫球蛋白重叠的干扰。毛细管电泳上的免疫抑制(ISUB)是目前用于定性减去(从而突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同型的方法,从而减Q-VD-Oph生产商少正常血清蛋白的干扰。IgG3是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其表达水平可能会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目的本研究比较临床样本中单克隆和多克隆FLCκ和λ检测的性能差异,并开发了一种定量的免疫吸附(qIS)方法,对传统的ISUB进行了方法学扩展。同时本文还描述了一个仅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selleck合成的PGNMID系列(PGNMID-轻链)。材料和方法(1)选取2021年3月-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213例作为疾病组(血清总蛋白>85g/L或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倒置或血清球蛋白>40g/L);另选择血液内科明确诊断的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随机收集60岁及以上参加健康体检样本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160例为参考区间建立队列,40例为参考区间验证队列。使用BN ProSpec系统(西门子)上的Freelite和N Latex测定受试者血清FLC,并进行分析;FLC结果与蛋白电泳、免疫固定、C反应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数据相结合,以评估性能。(2)从3213例疾病组中选取3个有β区M蛋白的患者的样本进行稀释,对每个稀释后的样本进行SPE和ISUB。将ISUB电泳痕迹和所涉及的ISUB同型减压痕迹之间的差异可视化,以区分M蛋白和本底多克隆免疫球蛋白。计算M蛋白对β区的贡献,并应用于β区蛋白浓度,产生定量的M蛋白浓度,同时尽量减少非免疫球蛋白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污染。(3)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查阅病历、跟踪患者诊疗情况,从3213例疾病组中选取15例PGNMID-LC病例,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染色、电镜等确定PGNMID-LC的临床、免疫病理特征和结果。结果(1)观察到Freelite和N Latex测定FLC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较差,包括恒定偏差和比例偏差以及相关性差。与Freelite测定的FLC κ/λ比值结果不同,N Laautoimmune cystitistex测定不受eGFR估计的肾功能损害的影响。用Freelite测定法,98.0%没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对照组显示κ/λ比值高于标准诊断范围或肾脏诊断范围的中位数。(2)以25%的误差为质量目标,确定可测量范围跨越了测试的8.3 g/L(最大浓度)到0.4 g/L。qIS和预期的M-蛋白之间的Passing-Bablok回归产生了 1.05的斜率(95%CI,0.93-1.10),r2=0.99。(3)15名患者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其基础血液病是单克隆基因组病(n=10)或多发性骨髓瘤(n=5)。通过血清和尿液免疫固定电泳,分别有73.3%和73.0%的患者发现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82.0%的患者血清游离轻链异常,86.7%的患者可检测到骨髓浆细胞克隆。肾脏活检显示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膜性增生的模式。经过免疫荧光,发现沉积物主要存在于肾小球,其结构组成以局限性轻链和C3为主,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颗粒状,并可以在内皮、系膜和上皮观察到。通过随访观察,我们发现,在接受血浆细胞定向化疗的九名患者中,五名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1)与Freelite测定不同,用N Latex测定分析的κ/λ比值不受肾衰竭的影响。两种方法都显示出可接受的性能,但它们的相关性较低。(2)qIS有望在比传统SPE方法低一个数量级的浓度下对β迁移的M-蛋白进行定量,从而可以更早地检测到M蛋白的增加或减少。(3)PGNMID-轻链与PGNMID-IgG的区别在于可检测到的致病性浆细胞克隆的频率更高。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分析
目的 分析血尿酸(BUA)/血肌酐(Scr)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为AK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xenobiotic resistance来源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资料,检测并计算BUA/Scr比值;分别于入院24 h、入院7 d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KI发生情况并分组;分析BUA/Scr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KI发生率为21.69%(18/83);AKI组尿蛋白阳性占比高于非AKI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html,BUA、Scr及BUA/Scr比值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oint-biserial相关性分析显示,BUA、Scr及BUA/Scr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KI成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BUA、Scr及BUA/Scr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且以Vorinostat作用BUA/Scr预测价值最佳。结论 BUA/Scr比值可有效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KI的发生,建议临床可根据BUA/Scr比值制定防治措施,以降低AKI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