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原虫DNA解旋酶家族研究进展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是人和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之MLN4924浓度一,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DNA解旋酶是一类参与几乎所有生物DNA代谢的重要解旋酶,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恶性疟原虫,且被报道的DNA解旋酶多为人类或酵母的同源物,其保守CHIR-99021分子式基序与人类、酵母等都存在差异,是研究抗原虫药物的重要潜在靶标。笔者主要综述了经典解旋酶的保守结构域及其功能特点,介绍了各个解旋酶的极性与偏好底物等生化特性,汇总了已报道原虫DNA解旋酶的种类。目前报道的DNA解旋酶大多集中在恶性疟原虫,其中疟原虫含18种,利士曼原虫含3种,布氏锥虫和兔脑原虫均含2种,弓形虫含1种。同时介绍了目前原medical curricula虫中较为引人关注DNA解旋酶:RecQ家族、DEAD-box家族、UvrD解旋酶家族和RuvB家族的功能研究进展,其中DEAD-box家族中有3种疟原虫特异性解旋酶PfPSH1/H2/H3并未在宿主人类中发现相似物,另一种解旋酶UvrD则与人类、小鼠、秀丽隐杆线虫等无同源性,而与细菌、真菌等同源性较高。笔者对原虫DNA解旋酶的基本特性和功能进行综述,阐述了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可能性,以期为抗原虫药物靶标筛选及原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前白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前白蛋白(PALB)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286例,使用PALB三分位数(<218.2、218.2~279.7、≥279.7)分组,其中低PALB组92例,中PALB组96例,高PALB组9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人口学、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超敏CRP与PALB的关系;广义相加模型(GAM)平滑曲线拟合用于分析超敏CRP与PALB的非线性关系。此外,还对性别、年龄、民族、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进行分组,分析不同亚组间超敏CRP与PALB之间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交互检验。结果 与低PALB组比较,中PALB组的男性患者比例偏高,同时HGB、血UA、白蛋白(ALB)水平均较高,而BMI、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超敏CRP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PALB组比较,高PALB组的男性患者比例更高,同时BMI、HGB、ALB、血UA、血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高,而超敏CRP、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超敏CRP与PALB呈负相关(r=-0.275 1,P<0.05);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病程、民族、职业、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BM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HGB、血UA、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等混杂因素后,超敏CRP仍与PALB呈负相关(β=-4.82,95%CI=-6.79~-2.84);GAM曲线拟合分析发现超敏CRP与PALB的LY294002细胞培养真实关系为曲线关系,其中超敏CRP的拐点为2.1 mg/L,拐点左右两侧超敏CRP与PALB关系的效应大小(β)和置信区间分别为-14.41 (-24.35,-4.48)和-3.34 (-5.81,-0.87);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性别、年龄、民族、高血压病史、BMI、HGB、血UA、TG等亚组分析中超敏selleckchem EnasidenibCRP与PALB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交互作用检验P>0.05)。结论 超敏CRP与PALsurgical oncologyB呈负相关;此外,超敏CRP与PALB的关系呈曲线关系,在超敏CRP低于2.1 mg/L时,PALB的增加与超敏CRP下降密切相关。

持续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创面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持续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创面恢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东莞市洪梅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研究组(25例)患者实施持续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均治疗2周,并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5、10、15 d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创周经皮氧分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问卷(VLU-QoL)评分。结果 与治疗后5 d比,治疗后10、15 d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呈selleck升高趋势,且治疗后10、15 d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caveolae mediated transcytosis后2、4周两组患者创周经皮氧分压均呈升高趋势,血清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后2、4周研究组患者创周经皮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LU-QoL评分中主观感受、局部症状、日常生活与总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PLX3397作用效率(96.00%)较对照组(76.00%)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增加创面氧分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微信图像式精准定量饮食营养管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生化指标、骨密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图像式精准定量饮食营养管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生化指标、骨密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2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经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门诊饮食营养管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微信图像式精准定量饮食营养管理干预。观察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 algorithm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生化指标、骨密度的检测、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IBW2992说明书(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症、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图像式精准定量饮食营养管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可改善其生Compound 3体外化指标,提高其骨密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突变体的修饰及药学性质研究

作为一类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清除体内ROS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制备了高活性和高产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突变体(GPxM)。然而,GPxM和大多数天然酶类相似,较短的体内半衰期、对蛋白水解酶的高敏感性及较强的免疫原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更好地应用GPxM,增强其疗效,本课题采用聚乙二醇修饰策略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突变体进行聚乙二醇修饰,以期获得能够更好地发挥GPxM抗氧化作用的药物新剂型,为进一步拓宽谷BMS-907351价格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突变体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分为2部分:1.GPxM的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及药学性质研究本实验首先合成SS-mPEG5_(kDa),并将其分别与GPx1M和GPx4M共价偶联,获得相应的聚乙二醇化GPxM,通过SDS-PAGE、CD、IF、DLS等手段表征SS-mPEG5_(kDa)-GPx1M 和 SS-mPEG5_(kDa)-GPx4M。利用 LC-ESI-MS 确定 GPx1M的聚乙二醇修饰位点。通过测定修饰前后GPx1M的剩余酶活力,分析5 kDa聚乙二醇修饰对GPx1M稳定性的影响。使用2.5 μM阿霉素(ADR)诱导H9c2细胞损伤,评估GPx1M和SS-mPEG5_(kDa)-GPx1M在体外预防和治疗ADR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通过ELISA法探讨修饰前后GPx1M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本实验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ADR的方式构建ADR所致大鼠心脏毒性模型,探讨GPx1M和修饰产物对ADR所致心脏毒性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如下:(1)本实验成功合成了 SS-mPEG5_(kDa)。(2)本实验成功得到修饰产物SS-mPEG5_(kDa)-GPx1M和SS-mPEG5_(kDa)-GPx4M,且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不会改变GPxM原有的二级和三级结构,GPx1M的聚乙二醇修饰位点为Lys 38。(3)聚乙二醇修饰并未明显改变GPx1M的酶活力、动力学机制、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且修饰产物的稳定性明显强于GPx1M。(4)修饰前后GPx1M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相当。预防性/治疗性给予GPx1M和修饰产物均能有效降低H9c2细胞的凋亡率、ROS水平和MDA含量,提高细胞内LDH水平,且预处理组效果强于治疗组。(5)GPx1M和SS-mPEG5_(kDa)-GPx1M可有效缓解ADR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及时消除过多ROS,且修饰产物的抗氧化作用强于GPx1M。(6)聚乙二醇修饰可明显延长GPx1M在大鼠体内的循环半衰期,降低肾清除率,提高生物利用度。2.GPxM的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及药学性质研究本实验采用SS-mPEG_(20kDa)修饰GPx1M和GPx4M。产物经SDS-PAMCC950采购GE、MALDI-TOF-MS、CD、IF、DLS等技术手段表征,LC-ESI-MS确定聚乙二醇修饰位点。通过酶活力测定探讨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对GPxM的稳定性和催化还原过氧化氢的微环境的影响。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ADR构建大鼠心脏毒性模型,同时给予大鼠高、中、低剂量GPxM和相应修饰产物,探讨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化GPxM对ADR诱导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通过ELISA法分析大鼠体内GPxM和修饰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初步探究修饰产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利用BALB/c小鼠初步评估修饰产物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确定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如下:(1)GPx1M和GPx4M与SS-mPEG_(20kDa)发生偶联修饰,每个单体上仅连接一个SS-mPEG_(20kDa),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不会改变GPxM的二级和三级结构,GPx1M和GPx4MJavanese medaka的聚乙二醇修饰位点分别为Lys 38和Lys 164。(2)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未明显改变GPxM原有酶活力、酶促反应动力学机制、最适温度和最适pH,经修饰后GPxM的稳定性显著增强。(3)聚乙二醇化GPxM可有效缓解ADR诱导的心脏毒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和ADR组相比,GPxM低剂量组的心脏损伤指标变化和ADR组类似,其余给药组大鼠的心脏毒性损伤指标明显得到改善,聚乙二醇化修饰产物组的改善作用均强于相应的GPxM组,且SS-mPEG_(20kDa)-GPx1M组的改善作用最强。(4)聚乙二醇修饰可明显改善GPxM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且循环半衰期随聚乙二醇分子量和GPxM分子量的增大而延长。GPx1M、GPx4M及其相应修饰产物经肾清除的累积排泄总量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均很低,说明上述物质在体内存在代谢消除途径。(5)聚乙二醇修饰可明显降低GPxM的免疫原性。在给定剂量内,GPxM和相应修饰产物对小鼠未产生明显毒副作用。综上所述,GPxM和修饰产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对GPxM进行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探讨GPxM和聚乙二醇化GPxM的抗氧化作用以及药代动力学规律,所得结论如下:1.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修饰均不会明显改变GPxM原有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酶活力。2.在体外研究中,GPx1M和SS-mPEG5_(kDa)-GPx1M对ADR诱导H9c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二者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相当。3.在体内研究中,GPxM和修饰产物对ADR所致大鼠心脏毒性均具有保护效果,抗氧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修饰产物的抗氧化作用强于GPxM,SS-mPEG_(20kDa)-GPx1M的抗氧化作用最为显著。4.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聚乙二醇修饰能明显改善GPxM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5.在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中,聚乙二醇修饰可以降低GPxM的免疫原性,对小鼠主要脏器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虚拟手术及数字化手术导板在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虚拟手术及基于模拟结果 形MRTX1133抑制剂成的数字化手术导板在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8月间梅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下颌骨节段切除并同期行腓骨肌皮瓣修复的17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数字化导板手术组,11例)及对照组(常规手术组,6例)。其中,研究组通过Proplan CMF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模拟手术过程,并基于模拟结果通过Mimics软件(BI 10773溶解度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设计手术导板,并将其打印成形以指导手术过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手术。对比2组腓骨塑形时间、皮瓣缺血时间、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及面部外形的情况。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研究组中实际手术结果与虚拟手术结果的位置误差。结果:研究组11例和对照组6例的皮瓣均成活。研究组下颌骨的切除、重建及骨肌皮瓣的切取均在模型和导板的辅助下顺利完成。研究组腓骨塑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腓骨瓣平均缺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开口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Transfusion medicine义(P>0.05)。研究组实际手术结果与模拟手术结果对比,颌骨位置的平均误差约为1.5 mm。结论:虚拟手术及基于模拟结果生成的数字化手术导板能更好地指导腓骨肌游离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的进行,节省腓骨塑形时间,减少腓骨瓣的缺血时间,有利于皮瓣成活,术后面型、开口度及咬合关系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目的:本实验研究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corn by-product fermented beverage,CPFB)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购买RegorafenibMC)、高剂量组PUN30119(H-CPFB,0.1 mL/10 g·bw)、中剂量组(M-CPFB,0.05 mL/10 g·bw)、低剂量组(L-CPFB,0.025 mL/10 g·bw)、自由饮用组(F-CPFB)和阳性对照组(PC,150 mg/kg盐酸二甲双胍)。实验期间每7 d测定空腹血糖水平(FBG)、体重。连续28 d灌胃不同剂school medical checkup量的发酵饮料后测定口服糖耐量(OGTT)、血清中总胆固醇(TG)、总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脏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P<0.01),其中F-CPFB组效果最优,血糖值下降了44.6%;能够减缓糖尿病带来的体重负增长;使口服糖耐量得到缓解(P<0.01);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脂质水平(P<0.01),其中H-CPFB组降低TC水平至(6.00±1.13)nmol/L,与NC组无明显差异;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显著降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水平(P<0.01),其中H-CPFB组的效果优于其余组,下降了约21.89%,并缓解糖尿病引起的肝损伤。结论:玉米副产物发酵饮料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具有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调节糖脂代谢及缓解肝损伤能力。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功能差异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的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62例,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收集其血清及粪便样本,比较两证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粪便样本提取DNA建库,采用高通量16S rDNA测序技术,对2组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通路分析比较。结果:①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湿热困脾证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ediatric neuro-oncology(2 h 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底脂蛋白(LDL),FINS,FCP,HOMA-IR均明显升高,HDL明显降低(P<0.05,P<0.01)。②两组菌群物种组成及差异,在纲水平上,以拟杆菌纲,梭状芽胞杆菌纲,γ蛋白杆菌纲等为主,气阴两虚证的梭状芽胞杆菌、柔膜菌纲、疣微菌纲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湿热困脾证(P<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浓度0.05);目水平下以拟杆菌目、梭菌目、肠杆菌目等为主,气阴两虚证的梭菌目、丹毒丝菌目、疣微菌目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湿热困脾证,而气单胞菌目则在湿热困脾证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科水平下以拟杆菌科、普氏菌科、瘤胃球菌科等为主,其中气阴两Entinostat虚证的瘤胃球菌科、紫单胞菌科、丹毒丝菌科等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湿热困脾证(P<0.05);属水平下以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副拟杆菌属等为主,其中气阴两虚证的副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瘤胃梭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湿热困脾证,而在湿热困脾组的克雷伯菌属、巨球型菌属则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③基于运算分类单位(OTU)的Venn分析发现湿热困脾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独有的OUT分别49,47个。④基于OTU的β多样性和α分析,结果Shannon,Simpson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ce,Chao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于湿热困脾证患者(P<0.05);Anosim分析提示两组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线性判别效应(LEfSe)分析发现湿热困脾证可选择克雷伯菌、巨球型菌属、气单胞菌目3种菌群作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气阴两虚证可选择瘤胃梭菌属、伯克氏菌科、劳氏菌属、丁酸弧菌属、丹毒丝菌目等14种菌群作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⑥功能注释及分析可见湿热困脾证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9个代谢通路,气阴两虚证涉及阿卡波糖和缬草霉素生物合成,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0个代谢通路。结论: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明显的差异和功能差异,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辩证客观化的参考和中医药治疗的靶点。

基于中文数据库的我国免疫营养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 基于中文数据库分析Compound 3化学结构我国免疫营养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实践及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Multiplex immunoassay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免疫营养在营养支持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8月,对发文量、发文机构、引用频次等文献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25篇,2015年和2020年发文量最高,均为62篇。发表文献最多的地区是江苏省(10.6%)和广东省(8.4%)。发表文献最多的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4.8%)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9%)。共78篇学位论文,647篇期刊文献。《肠外与肠内营养》刊载文献最多(6.5%)。总被引次数排名前3位的均为综述。文章合作度为2.7,合著率为70.1%。共121篇文献报告了资助基金及项目。研究类型包括原始研究499篇(68.8%)和二次研究226篇(31.2%)。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显示,免疫营养多应用于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患者,占42.5%。营养支持的方式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绝大多数文献采用肠内营养,占88.4%。结论 我国中文数据库中免疫营养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大多集中于免疫营养与普通营养支持间的比较,而免疫营养物质的选择和免疫营养在脓毒症等危重患Dinaciclib使用方法者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孕前肥胖及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孕前肥胖及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度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展开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单胎妊娠产妇1 86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孕期资料,并选取孕前肥胖及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度的110例产妇,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体质量正常且孕期未出现体质量增长过度的110例产妇,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分娩结局等进行回顾性观察和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4.55%)显著Empagliflozin NMR高于对照组产妇(3.64%)(P<0.05);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率(48.18%)低于对照组(89.09%),而剖宫产率(51.82%)明显高于对照组(10.91%)(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巨大儿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产妇总产程(16.58±selleckchem AM-22822.95)h,长于对照组(10.28±2.71)h(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705.62±485.21)g,显著高于对照组(3 158.22±351.67)g(P<0.05)。结论 产妇若存在孕期肥胖及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度,极易引起其妊娠期糖尿病,并将影响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