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2017—2019年期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年龄为60~74岁的4 251名壮族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了解广西壮族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优势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的贡献度。结果 广西壮族老NSC 125973分子量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1.9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5,95%CI:1.03~1.84)、男性(OR=1.39,95%CI:Dibutyryl-cAMP浓度1.23~1.58)、腰围异常(OR=1.61,95%CI:1.39~1.84)、体质指数异常(OR=1.19,95%CI:1.04~1.3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异常(OR=1.51,95%CI:1.30~1.75)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异常(OR=1.15Public Medical School Hospital,95%CI:1.02~1.31)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病贡献大小的前三位分别为腰围异常(33.31%)、TG异常(24.18%)、年龄(18.12%)。结论 在广西壮族老年群体中,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病与年龄、性别、腰围、BMI、TG和TC有关。控制腰围和降低血脂是该群体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干预措施。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南阳医学Galunisertib抑制剂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Elexacaftor抑制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0%,31/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及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immediate memory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7/50)与对照组(14.00%,6/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恢复其神经功能,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RTX)联合糖皮质激素(CS)治疗天疱疮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7例天疱疮患者,试验组(n=18)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19)予以单独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CsA)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24周后的完全缓解率、人均累积CSTaurine体外剂量、不良反应、抗体值变化等。结果 24周后试验组完全缓解率(50.00%)高于对照组(10.53%)(P<0.05),人均累积糖皮质激素剂量低(P<0.05),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少。感染为本次研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共发生5例次(27.7biohybrid structures8%),对照组发生9例次(47.37%);试验组2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皮损加重,合并多形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松解坏死,考虑并发药疹。基线时两组抗Dsg1、Dsg3抗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GSK126分子量义(P>0.05),24周后试验组的抗Dsg1、Dsg3抗体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能够提高治疗24周后的完全缓解率,减少患者糖皮质激素用药量,同时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但应谨防感染和相关药疹的发生。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价TIPS术后早期价值分析

目的::明确针对TIPS术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测支架应用价值以及临床功效的价值,并分析门静脉内径、脾脏大小及置入支架内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名TIPS术后患者的超声检查数据资料,观察并评价彩色多普Flavivirus infection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模式下支架通畅情况(分为0-3类);测量支架门静脉端、中段、肝静脉端血流速度;比较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流速、脾脏面积大小差异。分析通畅性良好(2-3类)的支架各位置间血流速度的差异,并对结合超声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术后53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者支架内通畅性良好及以上(2-3类),5例次提示支架内通畅性差(1类),2例次提示支架内闭塞(0类);超声造影对7例(0-1类)进行二次评估后发现有3例次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性良好。置入支架后一周后,门静脉内径缩小[(14.2±0.5)mm],脾Ferrostatin-1临床试验脏面积减小[(78.8±19.5)cm~2],门静脉流速升高[(32.5±8.1)cm/s],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充盈性良好的支架流速测量中,肝静脉流速最高[(127.5±49.2) cm/s]。两种超声检查方法评估支架通畅性分类有统计学意义(Z=-3.642,P<0.001)。结论:TIPS术后MDV3100采购早期门脉高压症状可明显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价TIPS术后支架内通畅性有一定价值。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6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照组剂量为0.6μg/kg,观察组剂量为0.4μg/kg。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状况及呛咳反应程度。结果 两组的SAS、VAS评分及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唤醒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两组的MAP、RPP、PR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点击此处5);诱导后、拔管时、拔管后5 min,两组的MAP、RPP、PRQ均较诱导前有所波动;诱导后、拔管时、拔管后5 min,观察组的MAP、RPP、PRQ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Cobimetinib配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呛咳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Medicines procurement意义(P<0.05)。结论 全麻高血压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呛咳反应程度,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恢复,值得临床选用。

长链非编码RNA FOXD3-A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功能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FOXD3-AS1(LncRNA FOXD3-A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及在AML中的功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此网站7年6月血液科收治AML(非M3型)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观察对象骨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骨髓PBMCs中LncRNA FOXD3-AS1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FOXD3-AS1表达与AM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将Kasumi-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干扰LncRNA RNA FOXD3-AS1表达(si-FOXD3-AS1)组,及LncRNA RNA FOXD3-AS1阴性对照组(si-NC),分别检测各组Kasumi-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侵袭与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L组患者PBMCs中LncRNA FOXD3-AS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58±0.42)vs(1.0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FOXD3-AS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危险度分层、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PLT)水平有关(PMRTX1133核磁<0.05)Immunosandwich assay,与年龄、性别、FAB亚型无关(P>0.05);LncRNA FOXD3-AS1高表达组AML患者3年存活率(48.41%)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存活率(6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比较,si-FOXD3-AS1组细胞增殖活性、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细胞迁移与侵袭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LncRNA FOXD3-AS1在AML患者骨髓PBMCs中高表达,与患者危险度分层等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关,抑制LncRNA FOXD3-AS1表达可显著抑制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5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骨密度(BMD)T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169)与非骨质疏松组(n=136);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lood biomarker仪(DXA)测量腰椎及髋部BMD T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度,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进行评估。结果 骨质疏松组年龄为(68.43±8.11)岁,高于非骨质疏松组(62.98±8.01)岁,差异有统SCH727965试剂计学意义(P=0.000);骨质疏松组收缩压(SBP)(136.04±19.73)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非骨质疏松组(130.86±18.4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骨质疏松组斑块发生率90.53%,高于非骨质疏松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BMI)(23.79±3.73)kg/m~2,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4.89±3.60)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骨质疏松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40±0.93)mmol/L,低于非骨质疏松组(2.61±0.93)mmol/L,Naporafen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n=245)和无斑块组(n=60),斑块组髋部股骨、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值较无斑块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髋部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腰椎骨密度值与年龄成负相关(t=-6.623、-6.677、-7.600、-8.746、-2.811,P均<0.05);髋部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腰椎骨密度值与BMI成正相关(t=7.045、5.580、6.084、3.243、3.621,P均<0.05);髋部髋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腰椎骨密度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成负相关(t=-2.980、-4.210、-2.499、-2.705、-2.895,P均<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可以预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越高。

聚焦解决问题模式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精神分裂症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问题模式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江苏省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精神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排序法按照单双数分为对照组(3个病房样本20例)和研究组(2个病房样本21例),Orthopedic biomaterials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组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中低强度持续运动方式,研究NN2211组采用聚焦解决问题模式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的干预方式,干预时间为1年。对比两组的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液指标以及运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ESE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初期,两组患者的PACE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末期,Galunisertib小鼠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值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ESE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解决问题模式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积极意义,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升其运动自我效能。

基于JAK-STAT通路的溃结宁膏对HT-29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血清对人结Dinaciclib小鼠肠癌HT-29细胞炎症模型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HT-29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穴位敷贴血清组、柳氮磺吡啶(SASP)血清组。采用脂多糖诱导炎症细胞模型,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endothelial bioenergetics养液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3含量;RT-PCR检测细胞Janus激酶(JAK)1、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STAT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1、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细胞上清液IL-6和IL-13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P<0.05),细胞JAK1、JAK2、STAT3、STAT6基因及JAK1、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穴位敷贴血清组和SASP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IL-6和IL-1确认细节3含量减少,IL-10含量增加(P<0.05),细胞JAK1、JAK2、STAT3、STAT6基因及JAK1、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血清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HT-29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获悉更多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行LC术治疗的3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所选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腹手术将其分为中转组29例和非中转组3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有29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8.06%。中转组体温≥38℃、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 mm、结石单发、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均高于非中转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非中转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中转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全血白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immediate postoperative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Nirogacestat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mm、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全血血小板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mm、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全血血小板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以降低中转开腹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