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与中医痰湿体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全球慢性疾病,是很多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为多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以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反复睡眠觉醒为特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间存在密切关联,现代研究观察到将近50%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它们常同时存在并相互为病。长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Median paralyzing dose致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有独特的特征,以夜间及晨起血压升高尤甚,表现为“杓形”甚至“反杓形”。目前临床通常采用持续正压通气以及纠正睡眠体位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持续正压通气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疗效MLN4924细胞培养仍不明确,故对病因病机的探讨对此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其西医发病机制的核心在于间断性低氧血症导致的人体神经及内分泌紊乱。由于反复呼吸暂停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使机体血压升高;中医则强调“肥人多痰”,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高血压病分别归于“鼾眠”“眩晕”范畴,认为痰湿质是二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文章将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selleck Taurine压的发病机制以及其与中医痰湿体质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中西医临床用药。

lncRNA OSER1-AS1和miR-373-3p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氧化应激反应丝氨酸丰富1反义RNA 1(OSER1-AS1)和miR-373-3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中的表达及其对AngⅡ诱导HASM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4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采用RT-qPCR法测定4VE-822作用1例AS血清中OSER1-AS1、miR-373-3p表达。体外培养HASMCs,经1×10~(-7) mol/L AngⅡ干预24 h后,采用RT-qPCR法测定细胞中OSER1-AS1、miR-373-3p表达。分别转染OSER1-AS1小干扰RNA、miR-373-3p模拟物或共转染OSER1-AS1小干扰RNA与miR-373-3p抑制剂至HASMCs,再用1×10~(-7) mol/L AngⅡ干预24 h,采用bio-orthogonal chemistry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OSER1-AS1与miR-373-3p的靶向关系。结果 AS患者血清中OSER1-AS1表达较体检健康者升高,miR-373-3p表达较体检健康者降低(P<0.05)。HASMCs经Anselleckchem BaricitinibgⅡ干预后,OSER1-AS1表达升高,miR-373-3p表达降低(P<0.05)。干扰OSER1-AS1或miR-373-3p过表达均可降低AngⅡ诱导HASMCs的增殖活性、迁移数及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OSER1-AS1靶向结合并负调控miR-373-3p;下调miR-373-3p可干扰OSER1-AS1对AngⅡ诱导HA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结论 OSER1-AS1在AS患者血清、AngⅡ诱导的HASMCs中表达上调,miR-373-3p表达下调;OSER1-AS1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iR-373-3p促进AngⅡ诱导HASMCs的增殖和迁移。

五味子基于miR-124调控TLR4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机制

探讨五味子基于microRNA-124(miR-124)调控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BV2细胞建立模型,不同剂量五味子提取物(Schisandra Chinensis extract,SCE)处理细胞;miR-124抑制剂(miR-124 inhibitor)和阴性对照序列(NC inhibitor)转染至BV2细胞后用SCE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NOCCRG 81045试剂盒检测NO释放量;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下游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核移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IBA-1、Arg-1、TLR4、骨髓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factor 88,MyD88)、核因子抑制蛋白-α(nuclear factor inhibitor protein-α,IκB-α)、IκB激酶-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kinases-α,IKK-α)、IL-10、TNF-α等蛋白的表达。质量浓度为31.25~250 μg·mL~(-1)的SCE对于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SCE作用后,NO释放受到抑制(P < 0.001,P < 0.01),IL-10释放水平升高(P < 0.05),而TNF-α释放水平降低(P < 0.001),同时抑制TNF-α、IBA确认细节-1、TLR4、MyD88蛋白的表达(P < 0.001,P < 0.01,P < 0.05),升高IL-10、Arg-1、NF-κB p65、IKK-α蛋白表达Microalgae biomass(P < 0.001,P < 0.01,P < 0.05),SCE还能够促进miR-124的表达(P < 0.01);转染miR-124 inhibitor后,TNF-α释放量升高(P < 0.001),IL-10释放量减少(P < 0.05),TNF-α、IBA-1 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 < 0.001,P < 0.01),IL-10、Arg-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 < 0.001,P < 0.01),同时抑制TLR4、MyD88的激活作用减弱。SCE可能通过上调miR-124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M1极化,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58)。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手术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心功能分级、体Nirmatrelvir半抑制浓度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吸烟史、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心脏病、手术类型对术后肺部感染均无明显影响(P>0.05);患者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ASA分级Ⅲ~Ⅳ级、术前心功能分级3~4级、手术时间≥3h、体外循环时间≥2h、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7d、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h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Ⅲ~Ⅳ级、术前心功能分级3~4级、手术时间≥3h、体外循环时间≥2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h,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均是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OR=4RIPA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183、3.408、1.861、1.704、9.061、1.902、2.119),而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7d是其保更多护因素(OR=0.157)。结论 肺部感染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术前的ASA分级、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均可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炎合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炎合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5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胃部灼烧痛、中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嗳气)积分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MSC necrobiology金属蛋白酶-7(MMP-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LY-188011细胞培养IMP-1)]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Emricasan3%,高于对照组的68.57%(χ~2=5.714,P=0.017);治疗7 d后,2组胃部灼烧痛、中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嗳气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MMP-3、MMP-7、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炎合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改善胃部灼烧痛、中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嗳气等症状,促进溃疡组织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卤甲烷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鼠早产风险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探究三卤甲烷(THMs)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鼠早产风险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将30只SPF级60 d龄Wistar健康成年未产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交配,确定妊S63845小鼠娠后,将孕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3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于妊娠第0天通过腹腔注射枸橼酸盐缓冲液+干净自来水,GDM组于妊娠第0天通过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溶液+干净自来水,GDM+THMs组于妊娠第0天通过腹腔注射STZ溶液Baf-A1体外+孕后6~10 d THMs水灌胃暴露。采用On-Call Plus血糖试纸计算空腹血糖;采用~(14)C-2-dexoyglucose计算葡萄糖摄取;采用~(14)C-葡萄糖计算葡萄糖氧化;通过实时PCR计算IRβ和GLUT2的mRNA相对定量;通过亚硫酸氢盐DNA测序检测CDKN2A和CDKN2B启动子中CpG的甲基化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CDKN2A和CDKN2B蛋白质水平;统计不同处理组GDM孕鼠妊娠不良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空腹血清胰岛素、~(14)C-2-脱氧葡萄糖摄取和~(14)C-葡萄糖氧化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M组相比,GDM+THMs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空腹血清胰岛素、~(14)C-2-脱氧葡萄糖摄取和~(14)C-葡萄糖氧化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GLUT2和IRβmRNA水平降低,与GDM组相比,GDMbiographical disruption+THMs组GLUT2和IRβmRN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CDKN2A和CDKN2B启动子中CpG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与GDM组相比,GDM+THMs组CDKN2A和CDKN2B启动子中CpG的甲基化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CDKN2A和CDKN2B蛋白质水平升高,与GDM组相比,GDM+THMs组CDKN2A和CDKN2B蛋白质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比例升高,与GDM组相比,GDM+THMs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内暴露于THMs通过降低CDKN2A和CDKN2B低甲基化,增加CDKN2A和CDKN2B蛋白质水平,破坏GLUT2基因的转录调控,增加GDM孕鼠早产风险。

临汾市某焦化厂作业工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影响焦化厂作业工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保护焦化厂Lapatinib核磁作业工人的心血管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选取临汾市某焦化厂工龄≥1年、无影响血压的其他疾病的作业工人764人为调查对象,根据不同作业工序所接触的焦炉逸散物浓度不同,将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工人分为高暴露组、中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对其进行影响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9.8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4.9 kg/m2,男性499人(65.3%),184人有高血压(24.1%),高暴露组占33.6%(257人)。性别、文化水平、吸烟和饮酒在低暴露组、中暴露组和D-Lin-MC3-DMA NMR高暴露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年龄>40岁、饮酒、吸烟和体质指数>24 kg/m2是焦化厂作业工人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427、2.130、1.503、1.812、3.401,均P<0.05)。暴露分组与吸烟和饮酒对焦化厂作业工人患高血压存在交互作用。高暴露组中的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低暴露组中不吸烟者的2.246倍,高暴露组中饮酒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低暴露组中不饮酒者的5.343倍。结论 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体质指数是焦化厂作业工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其中吸烟和饮酒可增加焦化厂作业工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控制焦化厂作业工人吸烟、饮酒习惯有益于保持心血管健康。

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genetic absence epilepsy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后线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63例。安罗替尼的起始剂量为12 mg和10 mg。通过科室的患者病历记录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整理分析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接受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情况及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安全性及针对部分不良反应的预后分析。结果 63例食管鳞癌患者符合研究的筛选标准并且均可以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最佳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缓解患者6例,疾病稳定确认细节患者35例,疾病进展患者22例。因此,安罗替尼单药后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RR为9.5%,DCR为65.1%。预后数据表明6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中位PFS为3.6个月(95%CI:2.45~4.75),中位OS为7.5个月(95%CI:5.05~9.95)。不良反应的结果表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接受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35例(55.6%),疲劳33例(52.4%),食欲下降27例(42selleckchem Blebbistatin.9%)和手足综合征25例(39.7%)。发生高血压的患者相对于没有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位PFS明显较长(4.8个月vs 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安罗替尼单药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相关自噬基因筛选及建模

为探讨自噬相关基因(ARGs)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建立相关的预后模型。基于MMRF与HAD更多b数据库,通过R语言确定多发性骨髓瘤中自噬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GO和KEGG分析自噬相关基因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使用COX回归算法建立多基因预后模型,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ROC曲线评价预后模型的可靠性。最终从7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样本及4例正常骨髓样本中共发现104个基因的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58个。GO富集主要集culinary medicine中在巨自噬、自噬调节、细胞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等本体学注释。KEGG富集主要集中在自噬、细胞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单因素COX分析发现33个自噬相关基因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整体生存明显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出13个预后相关自噬相关基因(NKX2-3、NCKAP1、BIRC5、PEX3、HGS、RUBCN、PARP1、ARSA、DNAJB9、HSP90AB1、EEF2、FKBP1B和CD46)建立多发性骨髓瘤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 ( P<0.001),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ISS分期和风险值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 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1、0.685和0.719。得出如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但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基于RNA-Seq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抑郁作用机制,探讨可能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毛蕊花糖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构建抑郁模型,于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氟西汀(20 mg·kg~(-1))、毛蕊花糖苷(60 mg·kg~(-1))灌胃,边造模边给药持续3周。通过行为学检测评估小鼠抑郁样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主要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含量;小鼠伏隔核及结肠进Staurosporine小鼠行mR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t-time PCR)检测伏隔核组织中主要差异基因谷氨酸脱羧酶1(Gad1)、溶质载体家族32成员1(Slc32a1,又名VG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焦虑、抑郁样行为增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促炎性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5);伏隔核组织中Gad、Slc32a1(VGAT)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DNF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BLZ945(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显著缓解(P<0.01);神经递质含量明显增加(P<0.05),促炎性因子明显降低(P<0.05);伏隔核组织中Gad、Slc32a1(VGAT)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BDNF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伏隔核差异表达基因48个,结肠差异表达基因43个。伏隔核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等通路;结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环磷酸腺苷(cAMP)等信号通路。结论:毛蕊花糖苷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功效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促炎因子减少以及通过增加GABA恢复神经递质平衡有关,并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cAMP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