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免疫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免疫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92例PIH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参考《实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手册》中相关诊断标准,将观察组患儿又划分为轻度组(n=24)、中度组(n=37)和重度组(n=31)三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DW、MPV、IL-6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重度组PDW、MPV、BAY 73-4506细胞培养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又明显高于中Antiviral immunity度组(P均<0.05);中、重度组PLT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重度组又明显低于MRTX849体内中度组(P均<0.05)。结论 产前进行免疫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发现和治疗PIH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应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3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68.75%)(P<0.05),术后1年生存率(62.50%)、2年生存率(43.75%)(P<0.05)、3年生存率(34.38%)均高于对照组(37.50%、18.75%、12.50%);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CP-456773作用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VEGF、TNeye infectionsF-α、bFGF水平分别为(251.02±26.67)pg/mL、(25.50±4.01)ng/mL及(32.77±2.2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0.29±28.86)pg/mL、(48.99±5.06)ng/mL及(39.50±2.90)pg/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3%)低于对照组(37.50%),术后1个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GDC-0068研究购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肝癌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联合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中榄香烯乳注射液肝癌患者联合用药特征。方法 基于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数据库中全国21家医院,对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中441Belumosudil化学结构例肝癌患者进行描述分析,通过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和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肝癌患者人群特征和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特征。结果 肝癌患者人群特征结果为肝癌患者的西医诊断为肝恶性肿瘤760例次(合并患者各次诊断结果),占比最多(22.66%),无中医诊断病例;入院科室中肿瘤诊疗中心102例,占比最多(23.13%);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的肝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为58.39岁,46~65岁患者数206例,占比最多(46.71%);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4 d,28 d患者数占比最多(40.36%);104例出现病危,病危持续时间在≤1 d者100例(22.68%),269例出现病重,病重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 d;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比最多,单次用药剂量≤200 mg患者数390例,占比最多(99.49%)。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特征为其合并用药品种主要有维生素类、地塞米松、谷胱甘肽、康艾注射液、氨基酸类;合并用药类别主要为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抗肿瘤药、免疫促进药、抗菌药、矿物质补充剂。同时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结果验证,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用药结果与用药特征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榄香烯乳VP-16分子式注射液联合用药规律主要为辅助抗肿瘤和平衡体内基本需求的作用。结论 通过对使用榄香烯乳注射液的肝癌患者进行用药特征及复杂网络分析,均得出其一般与维生素类、地塞米松、谷胱甘肽、康艾注射液、氨基酸类联合使用,根据联合用药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的特征得出相关联合用药规律,为药物的临床使用和深入分析提供指导。

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福清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罹患妊娠期高CHIR-99021作用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anatomopathological findings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则予拉贝洛尔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14 d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8±0.94)分,高于对照组的(7.11±0.65)分(t=9.441,P <0.001);试验组剖宫产率(13.33%)、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10.00%)均低于对照组(36.67%、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χ~2=4.812,P=0.028)。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拉患者采用拉贝洛尔治疗,不仅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RepSox小鼠改善方面有较好作用,还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显著。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联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技术对早期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于我院住院并行外科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53例(胃癌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胃部良性疾病患者53例(慢性病变组)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3例(健康组)。三组研究对象均于我院行胃镜检查,并记录年龄、性别、胃镜检查情况、病理结果、血液CEA、CA199、CA724水平等基本资料。分析NBI、CEA、CA199、CA724以及联合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NBI内镜较普通内镜能更清楚地辨别胃粘膜病变并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胃癌(P<0.05);胃癌组CEA、CA199水平高于慢性病变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physical medicine5);NBI联合肿瘤标记物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94.34%)、特异性(98.11%)比单独应用CEA(50.94%、68.87%)、CA199(41.51%、69.81%)、NBI(88.BAY 73-450668%、97.17%)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高,差异有CP-690550供应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较普通内镜能更及时发现早期胃癌,且NBI联合肿瘤标记物对胃癌的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FASN在小儿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小儿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在小儿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卵黄囊瘤患儿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26例卵黄囊瘤、17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胚胎性癌及12例相关部位正常组织标本中FASN的表达情况。结果26例小儿卵黄囊瘤发病平均年龄2岁5个月,16例单纯以肿块就诊,5例单纯以局部继发症状就诊,5例同时具有肿块及局部症状。FASN在卵黄囊瘤的表达程度(73%)显著高于未成熟畸胎瘤(28%)、胚胎性癌(0%)、正常组织(16%)。FASN在性腺内和性腺外小儿卵黄囊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10AG-221溶解度0%。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Y-27632分别为100%和61%。FASN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以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FASN表达率分algal bioengineering别为72%和7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卵黄囊瘤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有效,FASN的表达可为诊治提供参考。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早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

目的 比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早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重症肺部感染的并且使用亚胺培selleck产品南西司他丁钠与美罗培南的18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分为美罗培南组(n=115),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分为亚胺培南组(n=71)。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院内全因死亡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抗感染药物费用、总药费、全部总P falciparum infection费用和成本效果比(C/E)。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住院死亡率,治疗前后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罗培南组抗感染药物费用、总药费、总费用低于亚胺培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罗培南组患者的C/E低于亚胺培南组。结论 VX-445溶解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早期肺癌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住院死亡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当,但是美罗培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乳腺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目的: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乳腺癌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对银川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内科83例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乳腺癌病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为理论依据,提炼出7个selleckchem关于乳腺癌病人不同阶段自我管理能力的主题。每个时间段共同存在的主题:(1)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不足;(2)病人角色管理能力欠佳。疾病不同阶段的主题:(1)疾病诊断期为疾病信息管理能力不足;(2)围术期为手术相关的信息管理能力不足;(3)化疗前期为化疗相关的应对能力不足;(4)化Axillary lymph node biopsy疗中期为化疗症状管理能力不足;(5)化疗后期为日常生活管理能力MCC950半抑制浓度不足。结论:乳腺癌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动态变化的,医护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ATP6V1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目的探究ATP6V1C1在肝细胞癌(HCC)表达情况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基础研究, 利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基因表达总库(GEO)测序数据, 找出HCC差异表达基因(P0.01, |logFc|≥1), 进一步利用来自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在线数据UALCAN、Timer分析ATP6V1C1在HCC不同分期的表达情况及不同表达水平的预后情况, T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TCGA数据库包含女性患者121例, 男性患者281例, 年龄16~81岁, 数据分析后台自行完成。KEGG信号了解ATP6V1C1对相关通路的影响。构建structured biomaterialspcDNA3selleckchem Adezmapimod.1(+)-ATP6V1C1载体, 购买siRNA干扰片段体外研究ATP6V1C1对肝细胞癌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ATP6V1C1在多种癌症中上调(P0.05), ATP6V1C1的表达水平与HCC的肿瘤分级有关, 在肝癌患者中, ATP6V1C1表达上调患者相对下调患者预后更差(P0.05)。过表达ATP6V1C1后明显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 同时, 干扰ATP6V1C1抑制HCC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ATP6V1C1在HCC中表达与预后相关, 这个研究为HCC提供了新的可能诊断及治疗AZD9291靶标。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42例的Ⅲ期NSCLC患者,其中MDT组24例,非MDT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Ⅲ期NSCLC患者是否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获益。结果 MDT组与非MDT组患者PFS分别(24.71±1.72)个月和(17.44±2.36)个月,OS分别为European Medical Information Framework(28.75±1.60个月和(24.selleckchem MS-27500±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N)分期进行生存分析,N≥2时MDT组与非MDT组PFS分别为(25.00±2.39)个月和14.08±2.89个月,OS分别为(28.53±2.13)个月和(22.67±2.02)个月,两组患者的PFS和O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2时MDT组与非MDT组的PFS分别为(24.00±1.36个月和24.17±2.52个月,OS分别为(29.29±2.03)个月和(26.67±1.20)个月,两组的PFS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T)分期进行生存分析,T≥2时MDT组与非MDT组PFS分别为(23.84±2.01个月和(19.46±2.90个月,OS分别为(27.58±1.88)个月(24.84±1.64)个月,两组患者的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MDT组与非MDT组PFS分别为(28.00±3.03)和(12.2±3.09)个月,OS分别为(33.20±1.96个月和(21.80±3.07)个月,两selleck Smoothened Agonist组PFS和O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学科诊疗模式较常规模式治疗能显著延长Ⅲ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时间,尤其是N≥2的Ⅲ期NSCLC,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