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癌症预后分析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Pathologic processes癌症研究的必要条件.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癌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自动化分析成为可能.此外,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医疗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癌症患者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智能预后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对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预后方法CL13900化学结构进行了综述:首先,对机器学习与癌症预后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癌症预后及相关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机器学习在癌症预后中的应用;然后,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预后方法进行了归纳,包括癌症易感性预测、癌症复Taurine MW发性预测、癌症生存期预测,梳理了它们的研究现状、涉及到的癌症类型与数据集、用到的机器学习方法及预后性能、特点、优势与不足;最后,对癌症预后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Author: admin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目PS-341作用的 总结肿瘤相关中Erdafitinib溶解度性粒细胞(tumor aCriegee intermediate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查阅并总结TANs与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性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最丰富的炎症细胞,也是肝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免疫逃逸及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在肿瘤微环境中,TANs、肝癌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一些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的参数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已被用作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结论 中性粒细胞在肝癌中的确切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靶向中性粒细胞的新型治疗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更多的肝癌患者将从免疫治疗和个性化靶向治疗中受益。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共110个肿块)经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病情的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超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二维超声、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另分析二维超声及彩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块中良性62个,恶性48个;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确认细节性64个,恶性46个。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灵敏度为93.02%、特异度为91.04%、准确度为91.82%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69.77%、73.13%、71.82%Blebbistatin N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sequential immunohistochemistryppa检验显示:彩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30,P=0.000);二维超声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20,P=0.000)。结论 相比于二维超声检查,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73例急诊结肠癌手术诊疗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诊的围手术期管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73例结肠癌急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9例,占39.7%。一期吻合29例,切除肿瘤、腹壁造口37例,姑息性造口7例,术后死亡3例,包括一期吻合后吻合口瘘此网站1例,35例次出现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占一期吻合的13.8%,其PLX3397体外余瘘口闭合痊愈出院。切口皮下积液、感染13例,占17.8%,切口全层裂开6例,占8.2%,肺部感染、肺不张4例,占5.4%,3例痊愈,1例转入呼吸内科监护室后痊愈。菌群失调致腹泻5例,占6.8%。泌尿系Chromogenic medium感染3例,占5.4%,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脑梗1例,占1.37%。7例带瘤患者中,5例存活期<12个月,2例存活期为12~18个月。结论正确认识结肠癌急症的临床意义,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研读辅助检查结果,个性化制订诊疗方案,采取合理外科学处理策略,减少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
益脾养肝方联合TACE、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脾养肝方联合TACE、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益脾养肝方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指标、肿瘤大小及AFP水平、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In vivo bioreactor组治疗有效率为47.06%、临床控制率为80.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3%、62.75%(P<0.05);观察组治疗后胁痛、脘闷、腹胀、神疲乏力、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发热、痞块等中医证候积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8+相比无明显差异(P>RepSox使用方法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直径Pidnarulex临床试验、AF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脾养肝方联合TACE、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中医证候,改善免疫功能及肝功能,降低AFP水平,缩小瘤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功能、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并分析慢性此网站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血清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萎缩范围评估分型结果和1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胃癌高危患者的资料,将4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并根据萎缩范围评估结果(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表现)将51例CAG患者分为远端CAG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组30例和广泛CAG组21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清胃功能指标水平、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和1型G-NET检出率。结果 远端CAG组、广泛CAG组血清PGⅠ水平均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且广泛CAG组低于远端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泛CAG组血清PGR低于另外2组,血清G-17水平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血清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CAG组的1型G-NET检出率为14.29%(3/21),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远端CAG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elleck HPLC5)。结论 血清PG联合G-17对CAG的诊断价值较高。G-17水平显著升高并伴有血清PGⅠ、PGR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可能是以胃体萎缩为主的广泛CAG。广泛CAG患者发生1型G-NET的风险较高,胃镜检查时需进行萎缩范围评估,从而提高1型G-NET检出率。
组织中miR-25-3p水平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治疗预后的研究
目的:观察组织中微小RNA-25-3p(miR-25-3p)水平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General psychopathology factor治疗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基线资料,并于治疗前检测组织中miR-25-3p水平,行胸部能谱CT检查。患者均行肺叶切除术治疗,随访19~24个月后评估患者预后,以复发为终点事件。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组织中miR-25-3p水平及能谱CT定量参数,分析组织中miR-25-3p水平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治疗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19~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68±3.59)个月,116例NSCLC患者复发率为17.24%;经KM法绘制复发曲线显示,20例复发NSCLC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18个月(95%置信区间:15.809~20.191个月);初步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基线资料、miR-25-3p及能谱CT定量参数后,经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Bafilomycin A1说明书NM分期、miR-25-3p相对表达量、平扫Eff-Z、静脉期及动脉期NIC是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PR-171体内实验剂量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组织中miR-25-3p水平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85,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组织中miR-25-3p水平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治疗预后有一定预测效能。
2009—2017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描述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7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特征。[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平台中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7年Talazoparib溶解度的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利用SAS 9.4软件分析肺癌分年龄组、城乡和性别的发病率、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7年共纳入肺癌发病病例67 304例,粗发病率为59.64/10万,标化发病率为37.02/10万;死亡病例52 274例,粗死亡率为46.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8.25/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农村粗发病率、农村粗死亡率、男性粗死亡率和合计粗死亡率的APC分别为3.75%、3.75%、1.96%和2.03%(P均<0.05),随年度呈上升趋势;城市标化发病率、男性标化发病率和合计标化发病率的APC分别为-3.62%、-3.32%和-2.95%(P均<bronchial biopsies0.05),随年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肺寻找更多癌的疾病负担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农村和男性日益严重,对不同群体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肺癌。
去甲泽拉木醛对结直肠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采用体内外实验探讨去甲泽拉木醛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1、2、5μmol/L处理结肠癌细胞株HCT15和HCT116,分别处理0 h、24 h、48 h、72 h、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5-乙炔基-点击此处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与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去甲泽拉木醛5μmol/L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的表达。体内试验:GW4869建立结直肠癌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甲泽拉木醛50 mg/kg组。连续给药12 d后,计算肿瘤体积及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Ki67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去甲泽拉木醛1、2、5μmol/L组使HCT15和HCT116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呈现浓度依赖性。去甲泽拉木醛5μmooral biopsyl/L处理结肠癌细胞72 h后,EDU标记的阳性率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体外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周期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周期G0/G1期显著增加,S期显著降低,且周期相关蛋白CDK2和Cyclin E1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荷瘤小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去甲泽拉木醛50 mg/kg组的移植瘤体积与体质量显著减小,肿瘤中Ki67阳性率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去甲泽拉木醛在体内外均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SOX10和GAT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OX10和GAT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8—2021年行SOX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乳腺癌标本360例, 其中同时行SOX10和GATA3染色的乳腺癌标本268例, 分析SOX10和GATA3在原发性及转移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并比较二者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统计其在各分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SOX10和GATA3在BMS-354825乳腺癌中的总表达率分别为25.8%(93/360)、81.7%(219/268), 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中的总表达率分别为83.3%(80/96)、42.7%(32/75)。SOX10在TNNeur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BC中高表达(P0.001), 而GATA3在luE-616452说明书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中高表达(P0.001)。在TNBC中SOX10与GATA3的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及TNBC中的表达率可分别高达97.8%(262/268)、94.7%(71/75)。此外, SOX10的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高Ki-67阳性指数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与雄激素受体(AR)呈负相关, GATA3的表达与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与AR呈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OX10是TNBC的灵敏标志物, 而GATA3在非三阴型乳腺癌中高表达, 二者互补, 联合应用SOX10及GATA3可提高乳腺癌尤其是TNBC的检出率。此外, SOX10与肿瘤恶性特征相关, 提示SOX10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及潜在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