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ATRA)对哮喘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对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分别给予10 mg/kg、20 mg/kg和40 mg/kg ATRA灌胃,1次/d,持续1 w。观察各组大鼠的肺Apoptosis抑制剂功能、肺组织匀浆液细胞因子水平、血Th1/Th2值及Notch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大鼠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吸气流量、呼气峰流量和潮气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匀浆液中的IgE、IL-4和IL-5水平依次降低,IFN-γ和IL-12水平依次PD-0332991采购升高;模型组Th1/Th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TRA治疗后Th1/Th2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剂量越高Th1/Th2值降低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的Notch3、Delta1、Jaggedmedium replacement1和Jagge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模型组高于低/中/高剂量组。[结论] ATRA可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肺功能,调节Th1/Th2平衡,其机制可能与ATRA抑制Notch通路有关。
中药多糖类成分促进慢性难愈创面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创面是皮肤连续性遭破坏,兼之可能由于反复感染、血管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或慢性骨髓炎等因素影响造成创面愈合中购买CL13900断和康复延迟而形成慢性难治伤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耗费大量医疗资源。中药多糖类成分是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发现中药所含多糖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辐射、降血糖、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免疫调节等作用。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分析、总结,发现中药多糖成分促进慢性难愈创面的修复的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一,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selleck合成(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症因子或与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蛋白、趋化蛋白如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缩短炎症期;其二,激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以募集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组织增殖期;其三,激活VEGF及其下游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和血管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介导蛋白激酶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KC/ERK)信号通路,或通过血管紧张素(ANG)途径,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创面血流;其四,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FB)分泌羟辅氨酸和透明质酸(HA)促进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以及调节相关基质金属酶及其酶抑制剂调整细胞外基质;其五,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给组织带来的损伤;其六,加强机体巨噬细胞细胞吞噬能力、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的增殖,提高组织的防御能力。中药多糖对创面修复可同时从多方面进行,多靶点、多通路,这是其优势潜力所在,期待后续基础研究在增进医疗方慢性难愈创面治疗手段时更加注重对于中药多糖类成分对创面修复的机制研究。
芦丁对LPS诱导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反刍动物养殖中常见代谢病之一,会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等大量释放并移位至血液,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对动物机体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加重瘤胃屏障功能受损等。芦丁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对瘤胃炎症的干预作用未见报道,干预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机制也尚未确定。因此,本研究选用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SARA产生的主要有害物质LPS为刺激物,建立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探究芦丁对LPS诱导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芦丁作为缓解高精料饲粮下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炎症等代谢性障碍疾病的饲用添加剂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研究分为四个试验,具体如下,试验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与鉴定本试验采集健康绵羊的新鲜瘤胃组织,采用0.25%-0.02%EDTA胰蛋白酶对瘤胃上皮黏膜层进行不同时间的连续消化(30、20、15、10、8、5 min),成功分离得到绵羊瘤胃上皮细胞。镜下观察,细胞贴壁80%后进行消化传代,采用CK-18免疫荧光鉴定上皮细胞,细胞质荧光显示为绿色,DAPI染核为蓝色荧光,表明该上皮细胞为瘤胃上皮细胞。MTT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第1 d为生长潜伏期,第2~6 d开始进入生长对数期,随后进入生长衰退期,细胞最佳接种密度为1×10~6/m L。试验二: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的建立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0、1、5、10、50、100μg/m L的LPS刺激瘤胃上皮细胞0、1、3、6、9、18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炎性因子含量及其相对表达量,筛选LPS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建立炎症损伤模型。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瘤胃上皮细胞6 h时,各浓度均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5),但细胞活力仍在0.8以上,9、18 h时,各浓度均极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但18 h时细胞活力下降至0.35,不利于后续试验;(2)与对照组相比,1、5、10、50μg/m L的LPS处理瘤胃上皮细胞均可以极显著提高TNF-α的含量以及IL-1β、IL-8、IL-12、TNF-α的m RNA表达量(P<0.01),显著提高IL-1β的含量以及IL-6的m RNA表达量(P<0.05),极显著降低L-10的含量以及IL-4、IL-10的m RNA表达量(P<0.01),说明所选LPS作用浓度均可引起瘤胃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综上试验结果,确定LPS作用浓度1μg/m L,作用时间9 h建立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试验三:芦丁对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干预作用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0、25、50、100、150μg/m L的芦丁刺激瘤胃上皮细胞0、2、4、6、8、10 h,检测细胞活力;同时在上述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芦丁(0、25、50、100μg/m L),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筛选芦丁最佳干预浓度和最佳干预时间。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芦丁刺激8 h,可以显著提高瘤胃上皮细胞活力(P<0.05);芦丁刺激10 h,可以极显著抑制瘤胃上皮细胞活力(P<0.01);(2)100μg/m L的芦丁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LPS诱导的瘤胃上皮细胞损伤,细胞相对增殖率为70%。因此,确定芦丁的最佳刺激条件为浓度100μg/m L,时间8 h。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第2代瘤胃上皮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无任何添加)、LPS损伤组(LPS组,1μg/m L,9 h)、芦丁组(Rtick endosymbionts组,100μg/m L,8 h)和芦丁干预组(R+LPS组,芦丁100μg/m L,8 h+LPS 1μg/m L,9 h),检测细胞因子、调控因子、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及细胞因子含量、紧密连接蛋白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可以极显著提高IL-1β、IL-6、IL-12、TNF-α、INF-γ、CXCL8、CXCL9、TLR-4、My D88、NF-κB、IFIT3、TRAF6的m RNA表达量(P<0.01),显著提高IL-1β、TNF-α的含量(P<0.05),显著下调Claudin-4、ZO-1的m RNA表达量以及IL-10的含量(P<0.05),极显著下调Claudin-1、Claudin-4、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量(P<0selleck产品.01);(2)与对照组相比,芦丁可以极显著降低IL-1β、IL-12、TNF-α、INF-γ、CXCL9、TLR4、My D88、NF-κB、IFIT3、IRAK1、TRAF6的m RNA表达量(P<0.01),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IL-10的含量(P<0.01),显著上调Claudin-1、Claudin-4、Occludin和ZO-1的m RNA表达量(P<0.05),极显著上调Claudin-1、Claudin-4、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量(P<0.01);(3)与LPS组相比,R+LPS组可以极显著降低IL-1β、IL-6、IL-12、TNF-α、INF-γ、CXCL8、CXCL9、My D88、NF-κB、IFIT3、IRAK1、IRF3、TRAF6的m RNA表达量以及TNF-α的含量(P<0.01),极显著上调IL-4、IL-10、ZO-1、Claudin-4的m RNA表达量、Claudin-1、Claudin-4、Occludin、ZO-1的蛋白表达量以及IL-10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IL-1β的含量(P<0.05)。以上结果说明芦丁能够缓解LPS对瘤胃上皮细胞造成的炎症、以及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并且能显著提高瘤胃上皮细胞的抗炎能力、改善上皮细胞PR-171抑制剂的屏障功能。试验四:芦丁干预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PDTC组极显著降低IL-1β、IL-6、IL-12、TNF-α、INF-γ、CXCL8、TLR-4、My D88、NF-κB、IFIT3、IRAK1、IRF3、TRAF6的m RNA表达量以及P-IκBα、P-NF-κB65、P-P38MAPK、P-JNK、P-ERK1/2、P-ERK5的蛋白表达量(P<0.01);(2)与LPS组相比,PDTC+LPS组可以极显著下调IL-1β、IL-12、TNF-α、INF-γ、CXCL8、CXCL9、TLR-4、My D88、NF-κB、IFIT3、IRAK1、IRF3、TRAF6的m RNA表达量以及P-IκBα、P-NF-κB65、IκBα、NF-κB65、P-P38MAPK、P-JNK、P-ERK1/2、P-ERK5的蛋白表达量(P<0.01),极显著上调IL-4、IL-10的m RNA表达量(P<0.01);(3)与LPS组相比,R+LPS组极显著降低P-IκBα、P-NF-κB65、IκBα、NF-κB65、P-P38MAPK、P-JNK、P-ERK1/2、P-ERK5的蛋白表达量(P<0.01)。综上结果说明,芦丁可以通过调节NF-κB/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活性。综上所述,芦丁主要通过作用于NF-κB/MAPK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炎症损伤,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细胞调控因子相关基因表达与分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增强机体的抗炎活性,保护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催产素对青春期肥胖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肥胖是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高热量饮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春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具体的神经机制不清。催产素(Oxytocin,OT)是一种下丘脑神经肽,以调节分娩期间子宫收缩和哺乳期间泌乳的外周作用而闻名。然而,OT也在大脑中发挥作用,可协调一系列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但OT是否对生命早期高脂饮食诱导的青春期情绪障碍具有作用及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OT对青春期肥胖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构建青春期情绪障碍小鼠(购买Bafilomycin A1C57BL/6)模型,对照组采用正常饮食(non-inflamed tumorNormal diet,ND),具体如下:母鼠产仔当日开始分别喂养HFD和ND,生后3周(Week,W)分笼后取子代雄鼠继续分别饲以HFD和ND,直至实验结束。实验小鼠分为6组:ND组、HFD组;ND+溶媒(生理盐水,NS)组、ND+OT组、HFD+NS组、HFD+OT组。3W开始观察体重,在青春期(5W-7W)进行以下四种焦虑抑郁相关的行为学实验:1)旷场实验(Open field,OF);2)明暗箱实验(Light dark box,LDB);3)喷糖实验(Sucrose splash test,SST);4)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给药组于行为学测试前10 min通过预先留置的脑室内导管给予OT或等体积的NS。行为学结束后通过c-Fos免疫荧光染色或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等手段,探究HFD和OT干预对神经元功能的影响。结果:1.为明确HFD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我们记录了小鼠从离乳后(3W)到青春期结束(7W)期间的体重变化,结果显示:与ND组小鼠体重相比,3W HFD组无显著差异,但4W、5W、6W和7W HFD组小鼠体重均显著高于ND组。2.为探索HFD小鼠是否具有青春期情绪障碍,我们进行了对应的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1)OF: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显著减少。2)LDB: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在明箱的时间以及进入明箱的次数均显著减少,但进入明箱的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3)SST: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理毛的时间明显减少且理毛的潜伏期显著增加。4)TST: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不动的时间显著延长。3.为探究OT对青春期HFD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我们在给药后10min进行了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1)OF:与ND+NS组相比,HFD+NS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时间显著减少;给予OT后,HFD+OT组相比HFD+NS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时间显著增加,而ND+OT组与ND+NS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时间无显著差异。2)LDB:OT对ND喂养的小鼠进入明箱的时间、潜伏期及进入明箱的次数均无影响;但显著增加HFD组进入明箱的次数。3)TST:与ND+NS组相比,HFD+NS组小鼠不动的时间明显增加。但给予OT不影响ND和HFD喂养小鼠不动的时间。4.免疫组化实验:明暗箱实验后,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腹侧海马DG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5.为进一步明确HFD致青春期情绪障碍小鼠的腹侧海马DG颗粒神经元活性,我们比较了ND组和HFD组小鼠该类神经元电生理特性:与c-Fos变化趋势一致,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DG颗粒神经元输入电阻明显降低,但静息膜电位、膜电容以及主动膜特性(基电流、AP阈值、AP振幅、AP半宽度和AHP振幅)均无显著差异。与ND更多组相比,HFD组小鼠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 EPSC)的频率显著增加,但其振幅和衰减时间均无显著差异。6.为探究OT是否能调控腹侧海马DG颗粒神经元功能,我们进行了离体脑片电生理记录。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ND组和HFD组小鼠灌流0.1μM催产素后m EPSC的频率均显著降低,但m EPSC的振幅和衰减时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生命早期HFD可导致青春期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催产素可能通过增加DG颗粒神经元兴奋性传入,进而改善HFD导致的青春期焦虑样行为,这些发现可为OT用于肥胖导致情绪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对牙周炎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功能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超声提取物对牙周炎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筛选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干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最佳浓度。随后将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和LPS+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组,利用real-time PCR、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炎性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对其机制进行探讨。体内建立大鼠丝线结扎牙周炎模型,观察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局部注射对于牙周骨组织破坏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结果表明50μg/mL的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p-IκK和p-NF-κB蛋白的磷酸化(P<0.01),下调了LPS诱导的炎性巨噬细胞inos(P<0.05),Il1b(P<0.01)的基因表达水平,并抑制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的细胞因子表达(P<0.05)。体内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通过抑制牙周局部炎症进而下调破骨细胞的数量(P<0.01)和阳性面积(P<0.05),相较于牙周炎造成的骨吸Baricitinib小鼠收(P<0.01),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治疗减少了牙槽骨的吸收高度(P<0.05)。结论Metabolism抑制剂: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抑制炎Medidas preventivas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对牙周炎组织中牙槽骨的吸收破坏起到了保护作用。
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门诊就诊量的影响:一项病例交叉研究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Hp感染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细菌感染之一,我国Hp感染率在40%-90%左右。Hp感染迁延易复发,严重危害机体健康,早期有效预防仍是临床难点问题。目前的研究认为,Hp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其产生受到内、外环ICI 46474溶解度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大气污染物对Hp感染影响的研究仍十分匮乏。故积极探讨Hp感染途径、危险因素极其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目的:本研究分析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对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2709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的每日门诊就诊数据。在整个研究期间,我们首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代码A49.812)确定了共计10360例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其中符合排除标准被剔除的人员1288例,最终纳入9072例门诊患者。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https://sthjt.ah.gov.cn/site/tpl/5391?city Code=340100)获取空气动力学直径不大于2.5或10微米的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_3)的数据,于中国气象数据服务中心获得了每日温度和相对湿度(http://data.cma.cn/)。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不同的亚组,包括年龄组(45岁以下vs 45岁及以上)、性别组(男性vs女性)和医疗保险组(是vs否)。整个研究期间还分为两个季节,暖季(4月至9月)和冷季(1月至3月和10月至12月)。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分析来探索大气污染物暴露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的相关性,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时间不变的个体水平混杂因素,不同亚组之间各暴露因素的统计差异采用Z检验。进一步构建双污染物模型,绘制暴露响应(E-R)曲线,以评估大气污染物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之间的关联。所有分析均在R软件(版本4.0.4)中进行,软件包为“mgcv”和“dlnm”。结果以大气污染物浓度第75和第95百分位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与大气污染物阈值的比值比(OR)表示。结果:1.剔除排除标准被剔除的人员(n=1288)后共有9072例门诊患者符合入组要求,在整个研究期间(2709天),平均每天记录3.35次门诊就诊,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52.1%和47.9%;45岁以下和45岁及以上患者分别占50.2%和49.8%;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门诊占比分别为53.2%和46.8%;有医疗保险和无医疗保险的个体分别占69.3%和30.7%。2.O_3的日均最高8小时平均水平为90.5μg/m~3,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45.7μg/m~3、72.4μg/m~3、9.3μg/m~3、41.3μg/m~3和0.8 mg/m~3。3.中国合肥地区每日大气污染浓度与气象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4.单一污染物模型关系暴露-反应曲线显示,当NO_2、SO_2和CO超过阈值(大气污染的最低风险浓度)时,大气污染因子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量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于PM或O_3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无关系。5.滞后0天NO_2的阈值为37μg/m~3,滞后0天SO_2的阈值为8μg/m~3,滞后0天CO的阈值为0.8 mg/m~3。高于阈值的三种大气污染物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风险增加有关,第75百分位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与阈值的ORs值为:NO_2为1.082(1.036,1.131),SO_2为1.061(1.024,1.098),CO为1.063(1.019,1.110);NO_2、SO_2和CO的第95百分位与阈值的对应ORs分别为1.207(1.120,1.302)、1.175(1.052,1.312)和1.110(1.019,1.209)。6.双污染物模型在调整其他大气污染物后,大气污染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量的相关性与单一污染模型保持一致。7.分层分析中,男性暴露于NO_2第7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女性则暴露于NO_2、SO_2、CO的第7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年龄45岁以下的患者暴露于NO_2第7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和SO_2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45岁及以上的患者则暴露于NO_2第7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SO_2第95百分位数和CO的第7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温暖季节下暴露于NO_2第7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和SO_2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寒冷季节下暴露于NO_2第95百分位数、SO_2、CO的第7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无医疗保险患者暴露于NO_2、SO_2的第7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有医疗保险者暴露于NO_2、SO_2、CO的第75百分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增加(P<0.05)。8.中老年再分层分析中,45岁及以上的患者(特别是60岁及以上)则暴露于NO_2第7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SO_2第95百分位数和CO的第75百分位数上的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诊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短期暴露于环境NO_2、SO_2和CO可能会导致同期HP感染的门诊就诊人数增加。暴露-反应曲线结果正相关,并且对NO_2、SO_2和CO表现出明显的阈值效应。包括年龄、性别、季节和医疗保险在内的一些特征并未改变大气污染对成人PEG300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的相关风险,并且年龄immune-based therapy45岁及以上(特别是60岁以上)、女性、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和寒冷季节大气污染暴露下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就诊风险更高。
川芎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川芎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4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组和川芎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前14 d开始1次/d灌胃给药。通过夹闭冠BYL719分子式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MIRI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变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Talazoparib小鼠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维拉帕米组和川芎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human respiratory microbiome(均P<0.05);心肌组织病变和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病理评分和凋亡指数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TNF-α、IL-1β、IL-6、MDA含量降低,SOD、CAT活性升高,HMGB1表达量降低(均P<0.05)。川芎多糖上述效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川芎多糖具有改善MIRI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病变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抑制HMGB1表达有关。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网膜素-1及氧化应激参数的表达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氧化应激参数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48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骨密度T值大小将其分成骨量正常组(51例)、骨量减少组(45例)和骨质疏松症组(52例),检测各组血清Omentin-1、总超氧化物SCH727965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等氧化应激参数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血清Omentin-1、T-SOD、GSH-Px、Nrf2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mentin-1、T-SOD、GSH-Px、biocidal activityNrf2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血清MDA、HO-1水点击此处平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质疏松症组血清MDA、HO-1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结论 血清Omentin-1、T-SOD、GSH-Px、MDA、Nrf2和HO-1在老年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均呈异常表达,这些指标可作为老年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评估与治疗的参考依据。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金雀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的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将4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金雀异黄酮组、鸦胆子苦醇组和金雀异黄酮+鸦胆子苦醇组,每组10只。金雀异黄酮组给予30 mg/kg金雀异黄酮灌胃,鸦胆子苦醇组给予鸦胆子苦醇2 mg/kg灌胃,金雀异黄酮+鸦胆子苦醇组给予30 mg/kg金雀异黄酮和鸦胆子苦醇2 mg/kg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 U-m Alb)],计算肾脏指数,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细胞超微结构,分光光度法检测肾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Q-VD-Oph作用-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E2相关因子2(Nrf2)、p-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总核因子κB(NF-κB)、胞核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SCr、BUN、24hU-m Alb水平和肾脏指数selleck均明显升高(P均<0.05);肾小球肥大、硬化,炎性浸润,胶原沉积,肾小球细胞可见足突肿胀或消失、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肾组织中T-SOD、CAT活性均明显降低(P均<0.05),MDA、TNF-α、IL-1β、IL-8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肾组织中p-Nrf2、HO-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Nrf2/Nrf2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胞核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胞核NF-κB/总NF-κB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雀异黄酮组和金雀异黄酮+鸦胆子苦醇组大鼠FPG、SCr、BUN、24hU-m Alb水平和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和肾小球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均明显减轻;肾组织中T-SOD、CAT活性均明显升高(P均<0.05),MDA、TNF-α、IL-1β、IL-8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肾组织中p-Nrf2、HO-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Nrf2/Nrf2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therapeutic mediations,胞核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胞核NF-κB/总NF-κB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鸦胆子苦醇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同且更加严重,鸦胆子苦醇可明显逆转金雀异黄酮对上述指标的调控作用。结论 金雀异黄酮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肾组织病变和肾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HO-1通路活化、抑制NF-κB核转位有关。
基于CiteSpace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可视化分析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探索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Bemcentinib核磁知识服务中心、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建库至2023年5月已发表的脓毒症心肌损伤相关文献。运CHIR-99021纯度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R3对纳入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合作、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92篇文献,自2006年以来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共纳入208个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该领域发文量最大是钱风华、胡丹丹,高发文量的核心作者还有彭晓洪等,形成核心作者团队;关键词programmed cell death显示本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其中血必净、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川芎嗪、电针等高频关键词均为研究热点。结论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和临床研究为研究趋势,今后注重研究深度并开展高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