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升陷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 EF)的作用机制,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NSC 125973化学结构分析平台(TCMSP)对升陷汤中五味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在Gene Cards和Dis Ge NET数据库中检索出HFp EF的相关selleckchem靶基因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及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 Tools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升陷汤中成分-靶点网络图包含76个有效成分,相对应靶点182个;核心靶点涉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结论 升陷汤治疗HFp EF主要靶点参与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immunoreactive trypsin (IRT)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MBPS与NLR、PDW、Cys 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中性粒细胞/淋Emricasan化学结构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47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常规、生化、24h动态血压等。根据《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的证候诊断标准,将收集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4个证型(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MBPS与NLR、PDW、Cys C的关系,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收集的476例高血压患者中,肝火亢盛证73(15.34%)例,肾气亏虚证100(21.01%)例,痰瘀互结证176(36.97%)例,阴虚阳亢证127(26.68%)例;存在血压晨峰患者194例,肝火亢盛证33(45.21%)例,肾气亏虚证39(39.00%)例,痰intensive care medicine瘀互结证63(35.80%)例,阴虚阳亢证59(46.46%)例。2.收集的476例高血压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间NLR(H=25.005,P=0.000)、PDW(H=30.720,P=0.000)、Cys C(H=15.69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NLR水平高于肝火亢盛证(P<0.05);阴虚阳亢证组的PDW水平高于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P<0.05);肾气亏虚证组的Cys C水平高于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P<0.05)。存在血压晨峰的194例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间MBPS(H=13.280,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的MBPS高于肾气亏虚证(P<0.05)。3.收集的476例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血压晨峰194例患者与非晨峰282例高血压患者NLR、PDW、Cys C比较,NLR(H=30.137,P=0.000)、PDW(H=18.015,P=0.000)、Cys C(H=12.40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DW、Cys C均在晨峰组中水平较高。4.存在血压晨峰的194例高血压患者MBPS与NLR(r_s=0.346,P=0.000)、PDW(r_s=0.213,P=0.003)、C3-MA体内实验剂量ys C(r_s=0.195,P=0.006)呈显著正相关。5.存在血压晨峰的194例高血压患者中,肾气亏虚证、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MBPS与NLR均呈正相关(r_s=0.397,r_s=0.281,P<0.05);痰瘀互结证高血压病患者MBPS与NLR、PDW、Cys C均呈正相关(r_s=0.266,r_s=0.259,r_s=0.319,P<0.05)。结论:1.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间,MBPS、NLR、PDW及Cys C均存在差异。2.存在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NLR、PDW、Cys C水平具有随MBPS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痰瘀互结证、肾气亏虚证、阴虚阳亢证MBPS均与NLR相关,且痰瘀互结证MBPS还与PDW、Cys C相关。
河南省猪产业链中耐头孢菌素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分析
对河南省猪产业链中分离的28株耐头孢菌素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Desiccation biologyBLs)筛查,并进一步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β-内酰胺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以及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氨基酸突变。结果显示,河南省猪产业链中耐头孢菌素沙门菌的流行率为0.89%(28/3 137),其中肝脏样品流行率最高(4.98%,16/321);28株检测菌,共分为7种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印第安纳(46.43%,n=13)和单相鼠伤寒变种(25%,n=7)。所有菌株除了黏杆菌素,对其他11种药NSC 125973体内实验剂量物耐药率均高于60%,多重耐药率为100%;至少携带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最高的基因是blaCTX-M(89.29%,n=25),共携带有6种组合的β-内酰胺酶基因谱;共检测到4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oqxAB、qnrS和qnrC),gyrB和parE均无氨基酸突变,其中15株菌同时发生gyrA(Ser83Phe与Asp87Asn/Gly)突Puromycin临床试验变和parC(Thr57Ser与Ser80Ile/Arg)突变,无论是否存在喹诺酮耐药基因,对环丙沙星均呈高水平的耐药(MIC≥16 mL/L)。结果表明,河南省猪产业链中耐头孢菌素沙门菌的流行率相对较低,对多种药物均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表型与其耐药基因型一致。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小脑髓母细胞瘤中的功能及机制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小脑髓母细胞瘤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库中髓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和RRM2表达水平的关系。通过免疫组INCB018424分子式化并结合数据库分析RRM2在小脑髓母细胞瘤和正常小脑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RRM2对小脑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和D283的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探索下游分子机制。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GEO数据库分析发现高表达RRM2的髓母细胞瘤患者相selleck抑制剂较于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P<0.05)。免疫组化及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RM2在小脑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小脑组织(P<0.05)。与对照组比较,CCK-8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提示过表达RRM2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敲低RRM2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过表达RRM2能够明显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P<0.05),且明显减少细胞凋亡(P<0.05)。RNA-seq结果显示敲低RRM2后有3 454个基因表达上调,3 332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分析显示RRM2敲低后多个信号通路受到影响,包括FOXO、细胞周期、核糖体生物合成等。结论:RRM2在小脑髓母细胞瘤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其具有促进小脑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减少细胞凋亡的Low contrast medium能力。
苦参碱对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背景: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髓核细胞凋亡是引发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病理基础,炎症和过氧化反应是导致髓核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氧化、衰老、炎症和细胞凋亡等作用,可作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潜在药物。目的:观察苦参碱调节环状GMP-AMP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对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大鼠髓核细胞分6组处理:除对照组外,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空载组、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采用氧糖剥夺建立椎间盘退变细胞模型,造模同时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4,0.8 mmol/L苦参碱处理,空载组转染空载质粒,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给Berzosertib试剂予0.8 mmol/L苦参碱处理并转染cGAS过表达质粒。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与凋亡,细胞内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以及细胞内凋亡蛋白、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2)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空载组、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12周后,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60,120 mg/kg苦参碱(1次/d),空载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质粒(2次/周),苦参碱高剂量+cGAS过表达组灌胃给予120 mg/kg苦参碱+尾静脉注射cGAS过表达质粒,连续治疗3周。给药结束后取材,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以及凋亡蛋白、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购买Dinaciclib。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 <0.05),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及cGAS、STING、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升高(P <0.05);苦参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上述因细胞造模造成的各指标变化(P <0.05),而cGAS过表达可部分拮抗高剂量苦参碱的改善作用。(2)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与体外细胞实验类似的结果。(3)结果表明,苦参碱可通过阻断cGAS-STING信号传导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凋亡、提升其活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水蛭素干预血瘀证治疗IgA肾病的通路和靶点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水蛭素通过干预血瘀证治疗IgA肾病(IgAN)的通路及靶点。方法 通过SuperPred与PALM-IST数据库获取水蛭素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OMIM获取血瘀证与IgAN的相关靶点。将水蛭素和血瘀证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以度值排序前10节点为血瘀证相关的水蛭素核心靶点。在Nephroseq数据库中分析水蛭素核心靶点与IgA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水蛭素的204个靶点中有41个靶点与血瘀证(1 047个靶点)相关,其中核心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Naporafenib因子肽酶抑制因子、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凝血因子Ⅲ、凝血因子Ⅱ(F2)、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雌激素受体1(ESR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gAN患者肾小球中VEGFA、ESR1 mRNA表达与肾小球滤过滤(GFR)呈正相关,HIF1A mRNA表达与GFR呈负相关(均P<0.05);肾小管间质中VEGFA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负相关,HIF1A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Dinaciclib正相关(均P<0.05);血液中HSP90AA1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Korean medicine负相关(P=0.006);肾小管中MMP2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P=0.002);血液中F2 mRNA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肾小管间质中ESR1 mRNA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VEGFA、F2、HIF1A、HSP90AA1、MMP2和ESR1是水蛭素干预血瘀证治疗IgAN的关键基因且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Pexidartinib: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67例TK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并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和镇静评分、康复指数、炎性因子、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PF-0234106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显著降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12 h和24 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镇静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Cephalomedullary nail.05);股四头肌肌力和康复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降低,抗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使用剂量和镇痛泵追加次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的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显著增强患者镇痛效果、降低炎性反应,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亚慢性铝暴露致大鼠认知障碍的Sirt1-Keap1/Nrf2信号通路机制
目的:观察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海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2, Nrf2)和微小RNA-128-3p(miR-128-3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miR-128-3p和Sirt1-Keap1/Nrf2信号通路在铝致大鼠认知障碍中的Women in medicine机制。方法:选取32只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90±2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10μmol/kg)组、中剂量(20μmol/kg)组和高剂量(40μmol/kg)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麦芽酚铝建立大鼠染毒模型。染毒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来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Keap1和Nrf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海马组织miR-128-3p的表达,冰冻切片荧光染色检测大脑皮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结果:(1)在定位巡航实验中,第3、4和5天铝暴露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Laduviglusib molecular weight6天,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穿越平台和平台象限的次数均减少(P<0.01)。(2)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和Nrf2的相对表达水平随着麦芽酚铝暴露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Keap1的相对表达水平随着麦芽酚铝暴露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且高剂量组中miR-128-3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SCH772984,大鼠海马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逐渐减少,ROS水平逐渐升高。结论:亚慢性铝暴露可激活大鼠海马中miR-128-3p的表达,抑制Sirt1-Keap1/Nrf2通路,使Sirt1-Keap1/Nrf2通路不能被激活发挥抗氧化能力,大鼠的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大鼠神经细胞氧化损伤,表现为大鼠的认知功能降低。
钙通路基因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及其免疫状态
目的 利用STEP函数构建钙通路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用于分析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和免疫状况,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在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临床基础。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并鉴定差异表达的钙信号通路基因。STEP函数构建基于钙信号通路基因的结肠癌风险预后模型,并在基因表达综3-MA采购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结肠癌患者队列中进行模型效能验证。Kaplan-Meier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Cobimetinib纯度用于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结肠癌患者生存列线图模型。TIMER和CIBERSOFT算法用于探究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50个钙信号通路基因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其中,STEP函数筛选并构建了9个钙通路基因相关的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在TCGA和GEO结肠癌患者队列中,高危险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危险组。ROC分析结果显示TCGA训练队列的3年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dual-pheno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ve, AUC)值大于0.7,而GEO验证队列的1年、3年和5年预测AUC值均大于0.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此外,基于钙信号通路基因和临床特征构建的临床列线图的C-指数为0.723,显示出潜在的临床预测价值。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显示,钙信号通路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呈密切相关性。结论 构建基于钙通路基因的结肠癌风险预后模型,该模型具有预测患者预后和免疫状态的潜力。
接纳与承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接纳与承诺治selleck抑制剂疗(AC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PI3K/Akt/mTOR抑制剂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22年2月~2022年10月,用随机数表法将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21例住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药物治疗联合ACT干预)与对照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心理灵活性及抑郁、焦虑症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AFQ-Y8)、汉密尔顿抑郁量表(atypical infection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灵活性、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以及HAMA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两组的心理灵活性及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01)。结论 ACT干预可更有效地提升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灵活性,改善抑郁、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