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PD0325901抑制剂在吗啡耐受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C57b1/6小鼠24只,6~8周龄,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C组)、吗啡组(M组)、PDK4抑制剂二氯乙酸(DCA)组(D组)和吗啡+DCA组四组(MD组),每组6只。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每日2次,连续5 d; M组、D组和MD组分别鞘内注射含吗啡10μg、DCA 200μg和吗啡10μg+DCA 200μg的生理盐水10μl,每日2次,连续5 d。首次给药前和每日第1次给药后1 h检测小鼠甩尾潜伏期(TFL)。最后一次给药后处死小Groundwater remediation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中PDK4、磷酸化丙酮酸脱氢酶(p-PDH)、p-S~(293)-PDH、p-S~(300)-PDH蛋白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中PDK4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首次给药前比较,第1—5天第1次给药后1 hFer-1 M组和MD组TFL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M组第1—5天第1次给药后1 h TFL明显延长(P<0.05),脊髓背角PDK4、p-S~(300)-PDH、p-S~(293)-PDH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MD组第1—5天第1次给药后1 h TFL明显延长(P<0.05),脊髓背角p-S~(293)-PDH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组第1—5天第1次给药后1 h TFL明显缩短(P<0.05);MD组第3—5天第1次给药后1 h TFL明显延长(P<0.05);D组和MD组PDK4、p-S~(293)-PDH、p-S~(300)-PDH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MD组第1—5天第1次给药后1 h TFL明显延长(P<0.05),脊髓背角p-S~(293)-PDH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PDK4蛋白在脊髓背角细胞中表达,并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共表达。结论 吗啡耐受小鼠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中PDK4蛋白含量升高,PDK4抑制剂DCA抑制了下游p-S~(293)-PDH和p-S~(300)-PDH蛋白的表达。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放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Oil biosynthesis肝细胞肝癌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与放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肿瘤均局限于肝内,且放疗前进行血清TNF-α水平的检测。采用KaplanGSKJ4使用方法-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103例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16例,年龄28~83岁,中位年龄63岁;肝内肿瘤最大径0.8~1selleckchem Barasertib3.3 cm,肝内肿瘤累计最大径0.8~13.3 cm。随访6.3~64.7个月,中位随访22.0个月。放疗前TNF-α>10.2 pg/mL组(n=31)和TNF-α≤10.2 pg/mL组(n=72)患者照射野内肿瘤最佳疗效及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2年、3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分别为79.5%、52.8%、43.9%和100.0%、84.4%、82.1%(P<0.001)。放疗前TNF-α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HR=3.137,95%CI 1.437~6.848,P=0.004)。结论 放疗前TNF-α水平可能影响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放疗预后。
恩格列净灌胃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1只、模型组11只和治疗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假手术组冠脉动脉前降支只穿线不结扎;治疗组建模后4 h给予恩格列净10 mg/(kg·d)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5%羟乙基纤维素灌胃,连续7 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心immune-epithelial interactions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SB431542供应商测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表达。结果 各组小鼠LVIDd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小鼠LVIDs均升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小鼠LVEF、FS均降低,血清NLRP3、IL-1β、IL-18、CRPLGK-974水平均升高,心肌组织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均升高,且模型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均<0.05),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清Caspase-1水平及各组心肌组织Caspase-1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恩格列净可改善AMI小鼠的心功能、减少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Mus81基因沉默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Mus81基因沉默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LBH589临床试验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首先构建Mus81沉默的MCF-7乳腺癌细胞系,使用噻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碘化丙锭(PI)染色法和膜联蛋白V(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及Antibiotic-treated mice凋亡的变化。qRT-PCR检测Mus81沉默后下游基因的表达,VE-822浓度MTT法检测化疗药物的50%抑制浓度(IC50)及逆转指数(RI)。结果 (1)MTT生长曲线和平板克隆实验显示Mus81基因沉默后MCF-7细胞系增殖显著减缓(P <0.001),细胞克隆数明显下降(P <0.001)。(2)Annexin V-APC和PI染色检测显示MCF-7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01),并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3)MTT检测结果显示,Mus81沉默后MCF-7细胞对顺铂、阿霉素、表阿霉素和5-氟尿嘧啶的IC50值明显降低,RI依次为5.118、3.070、3.027及8.997。(4)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下游信号通路表达的结果显示,Mus81沉默后MCF-7细胞中的APAF1、APC和PTEN基因表达升高,MAPK3和MAPK1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Mus81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的生长增殖并诱导G2/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还可提高MCF-7细胞对顺铂、阿霉素、表阿霉素和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PAF1、APC、PTEN、MAPK1及MAPK3等下游基因的表达有关,提示Mus8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PD-L1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03例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原发性NSCLC患者,将患者分为PD-1/PD-L1抑制剂相关AKI组24例和对照组79例。Empagliflozin价格比较Organic immunityAKI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1/PD-L1抑制剂相关AK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PD-1/PD-L1抑制剂相关AKI组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和应用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ASIDs)、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基线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D-1/PD-L1抑制剂使用后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和肾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 AEs)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 GFR降低(OR=0.968,95%CI:0.946~0.990,P=0.005)、无菌性白细胞尿(OR=7.618,95%CI:1.406~41.282,P=0.019)、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OR=24.513,95%CI:2.214~271.463,P=0.009)和合并肾外ir AEsBarasertib化学结构(OR=7.712,95%CI:2.068~24.460,P=0.002)与PD-1/PD-L1抑制剂相关AKI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原发性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AKI并不少见,对于存在基线肾功能水平下降及治疗后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和ir AEs的患者,应高度警惕AKI的发生。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6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86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有67例(36.02%)患者术后发生焦虑症状,59例(31.72%)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症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获悉更多文化程度、丧偶或离异、有术后并发症chronic viral hepatitis、合并基础疾病、月收入≤3 000元均为影响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 7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丧偶或离异、有术后并发症、合并基础疾病、月收入≤3 000元均为影响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独此网站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需针对高危因素给予指导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从湿热虚瘀论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可归为中医“黄疸”范畴。黄病多因湿,探究AIHA“脾湿发黄”病理机制,探讨其别于传统“胆黄说”的异处,笔MDV3100浓度者用中医药疗AIHA数载,得出从湿热瘀虚论治AIHA,常用茵陈加减。本文指出了脾肝肾三脏在血证病的重要地位,各补其脏以生血气,重视养肝生血。笔者汲取了唐容川的“祛瘀生新”法,提出了“止血保血”法,并从热炼血为瘀、血虚致瘀、出血成瘀、久病Tofacitinib抑制剂生瘀四方面论证了AIHA中瘀血的产生。据不同出血部位,选不同炭类药物止血。总之,AIHA的发生责PCP Remediation之内为脏虚,湿热蕴结为病变关键。AIHA病机繁杂,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不离湿、热、瘀。治疗AIHA的关键在利,利湿、清热、化瘀、补虚同用,故选用茵陈四苓散、四君子汤、四逆散、二至丸、失笑散等清热除湿、调肝理脾、补脾益肾、化瘀止血,使邪去正复则病安。
一种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小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模型,用于探索预防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干预,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首先通过交叉配血实验体外验证人和小鼠的血液相合性,然后采用给小鼠静脉输入人O型血浆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模型,通过外周血液常规检测红细胞计数和形态、血清学检测红细胞致敏情况、病理切片染Lapatinib浓度色和生化分析肾脏和肝脏的损伤水平等glioblastoma biomarkers几方面来验证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在小鼠接受了不相合血浆的输Tofacitinib试剂注后出现血尿,其红细胞计数减少,并且形态发生畸形变,红细胞表面检测出不规则抗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升高,释放出游离血红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和肝脏,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结论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小鼠模型成功建立。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靶向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背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其联合靶向及局部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学或临床诊断为GDC-0068体内实验剂量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ACE+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TACE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不Compound C研究购买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98例,男性8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55.5岁;对照组52例,男性4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为53.7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ORR分别为56.1%和38.5%,DCR分别为81.6%和69.2%,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3.1个月和16.27个月,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22.4%),其次为腹泻(21.4%)、手足反应(20.4%),而对照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反应(32.7%),其次为腹泻(19.2%)、高血压(15.4%),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Middle ear pathologies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带来了希望,有望推动局部介入与药物联合治疗的新局面。
基于Wnt 5a/β-catenin 信号通路探讨杜仲健骨方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杜仲健骨方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对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杜仲健骨方低剂量组、杜仲健骨方中剂量组和杜仲健骨方高剂量组,采用去势(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对照组组仅翻动两侧卵巢,不做其他处理。造模成功后杜仲健骨方各处理组分别给与低、中、高计量的杜仲健骨方灌胃90天,实验终点检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骨形态学指标;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P)、尿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U-N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雌二醇(E2)、尿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U-CTX)、骨钙蛋白(BGP购买diABZI STING agonist)等骨转化指标;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Wnt5a/β-catenin通路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杜仲健骨方能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脊柱骨的骨密度(P<0.01),提高股骨生物力学参数水平(P<0.01);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骨小梁体积(P<0.01),增高血清中的BALP、E2水平(P<0.01),降低血清中的BGP、TRAP、U-NTX、U-CTX水平(P<0.01);显著增加WAZD1152-HQPAnt5a/β-catenin通路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杜仲健骨方可以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力学参数,并且调控Wnt5aβ-catmultiple mediationenin信号通路,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