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病例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入院且孕24~28周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检正常的152例健康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将两组孕妇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年龄≥35岁、孕次≥2次、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营养过度的孕妇占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显著升高selleckchem(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BMI≥25 kg/m~2、妊娠期营养过度、FPG水平高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523、3.466、4.646、1.595、1.629,均P<0.05);病例组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 年龄≥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BMI≥25 kg/m~2、妊娠期营养过度、FPG水平高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糖Pulmonary infection尿病发病后会显著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临床可据此selleck HPLC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保障母婴健康。
芒柄花苷经AMPK/SIRT1/FoxO1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芒柄花苷经AMPK/SIRT1/FoxO1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sequential immunohistochemistry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准备大鼠DN模型,芒柄花苷低剂量组和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芒柄花苷(剂量分别为50mg/kg和200m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50mg/kg),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6周。测定大鼠血清中BUN、Scr和血糖水平,对大鼠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SOD、GSH-PX、MDA、AMPK、SIRT1、FoxO1、FN和LC3B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异常肥大,系膜细胞增殖,PF-02341066半抑制浓度系膜基质增加,间质纤维化;芒柄花苷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肾小球形态逐渐恢复正常,肾小球内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芒柄花苷低剂量组、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和CL13900阳性对照组各组大鼠BUN、Scr、血糖、MDA、FoxO1和FN水平升高,SOD、GSH-PX、AMPK、SIRT1和LC3B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芒柄花苷低剂量组、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BUN、Scr、血糖、MDA、FoxO1和FN水平降低,SOD、GSH-PX、AMPK、SIRT1和LC3B水平升高(P<0.05)。与芒柄花苷低剂量组比较,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BUN、Scr、血糖、MDA、FoxO1和FN水平降低,SOD、GSH-PX、AMPK、SIRT1和LC3B水平升高(P<0.05)。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柄花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芒柄花苷激活AMPK/SIRT1/FoxO1通路有关。
蓝光照射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的途径及机制
背景研究已证实蓝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是否参与蓝光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过程。方法分离新鲜的供体视网膜,对人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行细胞鉴定。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无光照组、单纯光照组、光照+硝苯地平组、光照+钙磷酸结合蛋白C(calphostin C)组、光照+佛波酯(PMA)组。光照history of oncology组细胞用(2 000±500)lx的蓝光照射人RPE细胞6 h,然后继续培养24 h后终止。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两个组间RPE细胞中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ax、bcl-2、bcl-xl的相对表达,以评价蓝光照射对RPE细胞凋亡的影响。光照+硝苯地平组、光照+calphostin C组、光照+PMA组细胞在蓝光照射前1 h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药物,然后以(2 000±500)lx的蓝光照射人RP F细胞6 h,并继续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个组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观察钙通道和蛋白激酶C(PKC)通路对RPE细胞线粒体的影响。结果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呈铺路石样排列,对角蛋白呈阳性反应。无光照组和单纯光照组均可见bax、bcl-2及bcl-xl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3 000、26 000和30 000。。与无光照组比较,单纯光照组bax、bcl-2和bcl-xl蛋白表达相对值(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9,P=0.012;t=7.575,P=0.002;t=6.068,P=0.004)。与无光照组比较,单纯光照组、光照+calphostin C组、光照+PMA组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2、0 000),而光照+硝苯地平组与无光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与单纯光照组比较,光照+PMA组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光照+硝苯地平组及光照+calphostin C组caspase-9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643)。结论蓝光购买Y-27632致体LEE011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同时细胞中caspase-9表达增强,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bcl-xl表达下降,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表达增强。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蓝光照射致RPF细胞凋亡的过程;PKC通路可能参与了蓝光导致的人RPE细胞凋亡。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程中计划性饮食摄入和自由饮食摄入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对比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程中采用计划性饮食摄入和自由饮食摄入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计划组和自由组,每组各97例,计划组产妇Naporafenib体内实验剂量产程中给予运动型饮料为基础的计划性饮食能量干预,自由组产妇产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食。记录两组产妇产程中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各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产程中的静脉输液率、催产素使用率、呕吐发生率及产后缩宫素使用率,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bioconjugate vaccine评分、脐静脉pH值、乳酸(Lac)及碱剩余值(BE)水平。结果 计划组产妇分娩后、分娩过程、活跃至宫口开全及第二产程的血糖水平[(7.90±0.60)mmol/L、(8.40±1.00)mmol/L、(8.30±1.00)mmol/L及(8.10±0.90)mmol/L]均显著低于自由组[(8.20±0.90)mmol/L、(8.70±0.80)mmol/L、(8.80±1.40)mmol/L及(8.40±0.8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2、2.307、2.862及2.454,均P<0.05)。计划组产妇第一产程[(484.50±174.20)min]和干预到宫口开全时间[(236.40±154.20)min]均显著低于自由组[(542.40±143.50)min、(325.20±195.8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7、3.509,均MK-4827P<0.05)。两组产妇产程中静脉输液率、第一和第二产程催产素使用率、呕吐发生率及产后缩宫素使用率比较(计划组46.39%、18.56%、15.46%、4.12%及29.90%,自由组49.48%、21.65%、17.53%、7.22%及34.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0.289、0.150、0.876及0.379,均P>0.05)。两组新生儿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程中采用计划性饮食干预可减少血糖波动水平,促进产程进展。
miRNA相关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严重增加糖尿病患者肾透析及肾移植风险,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最新研究表明关于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早已步入基因层面,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内源性可获得的非编码短链RNA分子,通过作用于某一靶点,激活或抑制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在DN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防治DN的重要微观因素。传统中医药诊疗DN历史悠久,具有疗MS-275浓度效显著、副作用少等独特优势。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能够靶向干预miRNA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机体炎症反购买Elexacaftor应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细胞焦亡及间充质转分化等病理改变,延缓了DN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作者将基于中医药诊疗途径,以miRNA为新关注点,讨论miRNA的生物发生机制以及在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归纳总结中医药靶向miRNA调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对DN的影响,以期为从基因角度出发挖掘中医药干预DN进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血尿胶囊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血尿胶囊治疗急性肾盂肾炎(AP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APN大鼠模型研究血尿胶囊对APN的作用效果。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中医证候关联(SymMap)数PF-07321332核磁据库检索菝葜、薏苡仁、棕榈子的化学成分,PharmMapper与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成分的靶点信息,使用治疗靶标数据库(TTD),DrugBank数据库,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收集疾病靶点信息。使用基因注释工具(Metascap)对血尿胶囊治疗APN的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右肾比值升高,脏器指数升高(P<0.05,P<0.01),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淋巴细胞(LY)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诺氟沙星组左右肾比值降低,脏器指数降低(P<0.05,P<0.01),WBC,NEUT,MONO,LY水平降低(P<0.05,P<0.01),NF-κB,IL-6,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血尿胶囊低剂量组左右肾比值降低,脏器指数降低(P<0.05,P<0.01),WBC,NEUT,MONO,LY水平降低(P<0.05,P<0.01),NF-κB,IL-6,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血尿胶囊中剂量组左右肾比值降低,脏器指数降低(P<0.05Fulvestrant半抑制浓度,P<0.01),WBC,NEUT,MONO,LY水平降低(P<0.05,P<0.01),IL-6,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血尿胶囊高剂量左右肾比值降低,脏器指数降低(P<0.05,P<0.01),WBC,NEUT,MONO,LY水平降低(P<0.05,P<0.01),NF-κB,IL-6,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菝葜活性化合物17种,薏苡仁活性化合物18种,棕榈子活性化学物6种,血尿胶囊治疗APN关键基因39个,GO分析富集704生物学过程,22个细胞组成,59个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共富集62条通路。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表达量和PI3K,Akt2,JAK2,STAT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尿胶囊低剂量组MAPK1,PI3K,JAK2,STAT3 mRNA表达量和PI3K,JAK2,STAT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MAPK1,PTGS2,PI3K,JAK2,STAT3 mRNA表达量和PI3K,JAK2,STAT3蛋白降低(P<0.05,Biomass breakdown pathwayP<0.01);高剂量组PTGS2,MAPK1,PI3K,Akt2,JAK2,STAT3 mRNA表达量和PI3K,Akt2,JAK2,STAT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P<0.01)。结论:血尿胶囊对APN具有一定的疗效,血尿胶囊发挥作用为多靶点,多途径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活性表达有关。
益气养阴类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养阴类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Wnt-C59分子式ence、WanFang Data、VIP、CNKI 和CBM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2年1月30日所发表的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0项RCT,包括19535例患者。试验组共涉及8种益气养阴类中成药,分别为参松养心胶囊、心悦胶囊、补益强心片、灯盏生脉胶囊、生脉饮、稳心颗粒、振源胶囊及益心舒胶囊。网状Meta分析疗效排序结果显示:①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累计概率排序为心悦胶囊>灯盏生脉胶囊>补益强心片>稳心颗粒>益心舒胶囊>振源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生脉饮;②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SUCRA累计概率排序为振源胶囊>生脉饮>心悦胶囊>灯盏生脉胶囊>稳心颗粒>补益强心片>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胶囊;③增加6min步行试验(6MWT)方面,SUCRA累计概率排序为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灯盏生脉胶囊>振源胶囊>益心舒胶囊>补益强心片>心悦胶囊;④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SUCRA累计概率排序为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胶囊>振源胶囊>稳心颗粒>灯盏生脉mixture toxicology胶囊;⑤降低脑钠肽(BNP)方面,SUCRA累计概率排序为:补益强心片>稳心颗粒>心悦胶囊>益心舒胶囊>生脉饮>灯盏生脉胶囊>振源胶囊>参松养心胶囊;⑥改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方面,SUCRA累计概率排序为:补益强心片>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振源胶囊>益心舒胶囊。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成药治疗可提高慢Entinostat说明书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但鉴于不同治疗措施间纳入的质量、研究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中成药的SUCRA累计概率排序还有待今后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加以佐证。
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购买AMG510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Lipopolysaccharide biosynthesis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着重予以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评估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患Galunisertib细胞培养者的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ESC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比,两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比,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96%,显著低于观察组97.8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提升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状态,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中强化心理护理,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infectious uveitis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心此网站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负性情绪、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获悉更多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还能起到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的作用,适宜临床借鉴与推广。
2型糖尿病患者GLP-1类药物真实世界用药模式研究
目的:掌握真实世界中初始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Peptide-1Receptor Agonists,GLP-1 RAs)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特征和用药模式。方法:基于2015-2019年间天津市10家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疾病诊断与药品处方信息识别2016-2018年间初始使用GLP-1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统计入购买GSKJ4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随访期间的用药模式,包括用药依从性、持续性、平均日剂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Desiccation biology结果:研究共识别到初始使用GLP-1类药物的患者1705人,由于利拉鲁肽使用者占95%以上,为保证样本人群的同质性,仅纳入利拉鲁肽用药患者1624人。患者入组时的平均年龄为52.5±12.8岁,男性占比56.8%。患者在入组后一年内使用GLP-1类药物的依从性(处方覆盖天数比例)为0.54,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和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5.4%、21.2%和43.5%;患者平均持续用药天数为201.9±170.0天,在入组后一年内停止用药的患者比例为49.3%;平均日剂量为0.7selleckchem NSC1250660 mg·d~(-1);有46.7%的患者在GLP-1类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其他降糖药。结论: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GLP-1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用药教育和管理,以提高患者对药品使用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