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乳蛋白强化型高蛋白酸奶工艺与消化性研究

高蛋白酸奶传统的制备工艺为发酵后浓缩,即在发酵后通过布袋过滤或离心浓缩排出一定体积的酸性乳清,以提升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发酵后浓缩工艺需要专门的排乳清设备,直接排放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而对酸性乳清的进一步加工处理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且酸性乳清的排放会导致酸奶营养和风味物质的损失。采用发酵前浓缩的工艺,如向基料中添加乳粉以提升蛋白质的含量,能避免酸性乳清的排放,但易使酸奶产生质地过硬、颗粒感过强等质地缺陷,进而对酸奶的消化性造成不利影响。酸奶质地主要受基料组成和热处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MPC(浓缩乳蛋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乳糖含量的特点,所含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比例与原乳相同,且酪蛋白是以天然的胶束结构形式存在,其在酸奶的蛋白强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MPC复溶于脱脂乳中以获得高蛋白基料(蛋白质含量为9%),对基料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或梯度脱钙处理,之后发酵制备高蛋白酸奶;采用RP-HPLC、流变仪、质构仪、CLSM等手段,对比研究高蛋白酸奶的质地和结构特性;采用成人和老年体外消化模型,对比研究高蛋白酸奶的消化特性。首先研究了基料热处理温度(75-95℃)和pH(6.5-7.1)对高蛋白酸奶质地和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乳清蛋白的变性率逐渐增加,酸奶的发酵时间selleck合成逐渐缩短;随热处理pH的升高,乳清蛋白的胶束结合率逐渐降低,酸奶的发酵时间逐渐延长。随热处理温度pH的升高,酸奶的凝胶pH、储能模量、质构特性、粒径、持水力、凝胶网络结构致密stem cell biology程度和粘度均逐渐增加,在热处理温度为75-80℃或热处理pH为6.5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高蛋白酸奶,与通过发酵后浓缩制备的高蛋白酸奶相比,具有相接近或更低的粘度。因此,在通过发酵前向脱脂乳中添加MPC制备高蛋白酸奶时,将基料热处理温度从95℃降低至75-80℃或将基料热处理pH从6.6减少至6.5,可显著改善高蛋白酸奶质地。然后研究了基料脱钙率(0-53%)对高蛋白酸奶质地和结构的影响。将不同脱钙率(0-81%)的MPC复溶于脱脂乳中,获得了不同脱钙率的高蛋白基料。结果显示,随基料脱钙率的增加,基料的相对浊度和粒径均逐渐减小,酸奶的发酵时间逐渐缩短,凝胶pH逐渐降低,酸奶的储能模量、质构特性、粒径、持水力、凝胶网络结构致密程度和粘度均逐渐减小。由脱钙率为30%-42%的基料制备的高蛋白酸奶,与通过发酵后浓缩制备的高蛋白酸奶相比,具有相接近或更低的粘度、以及更高的钙含量。因此,在通过发酵前向脱脂乳中添加MPC制备高蛋白酸奶时,脱除基料中30%-42%的钙,可显著改善高蛋白酸奶质地。最后研究了基料脱钙率(0-53%)对高蛋白酸奶消化性的影响。采用成人和老年体外消化模型。结果显示,随基料脱钙率的增加,高蛋白酸奶在成人胃液中所形成的絮凝物的量和尺寸均逐渐变小,酪蛋白的电泳条带逐渐变浅,产生的游离氨基逐渐增加,分子量<2 kDa的多肽逐渐增加。随基料脱钙率的增加,高蛋白酸奶在老年模型中消化性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所形成絮凝物的量和尺寸均更大,酪蛋白电泳条带更深,产生的游离氨基更少,分子量<2 kDa的多肽更少。因此,在通过发酵前向脱脂乳中添加MPC制备高蛋白酸奶时,对基料进行脱钙处理,可显著改善高蛋白酸奶的消化性。综上所述,本课题将MPC复溶于脱脂乳,制备了高蛋白基料,通过降低基料热处理温度(75-80℃),降低乳清蛋白的变性率,减少基料凝胶化过程中乳清蛋白与凝胶网络结构的结合,形成了质地较软、颗粒较小的酸奶;或通过降低基料热处理pH(6.5),提高变性乳清蛋白与酪蛋白胶束的结合率,抑制基料凝胶化过程中胶束之间的聚集,形成了质地较软、颗粒较小的酸奶;或通过对基料进行selleckchem Etoposide适度脱钙处理(30-42%),减弱基料凝胶化过程中钙离子诱导的胶束之间的聚集,形成了质地较软、颗粒较小、消化性更好的酸奶。

连梅芪物汤调控AMPK/TrkA/TRPM7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以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连梅芪物汤(LianMeiQiWu Decoction,LMQWD)改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作用,以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肌钙蛋白受体激酶A(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odel组)、连梅芪物汤组(LMQWD组)、AMPK激动剂组(AMPK agonist组)、空载TRPM7腺病毒组(TRPM7-N组)、过表达TRPM7腺病毒组(TRPM7组)、连梅芪物汤+空载TRPM7腺病毒组(LMQWD+TRPM7-N组)、连梅芪物汤+过表达TRPM7腺病毒组(LMQWD+TRPM7组)、TRPM7通道抑制剂组(TRPM7 inhibitor组)。分组给药4周后,行程序电刺激(program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检测大鼠心律失常易感性;采集大鼠心肌和神经节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和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运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及神经节组织中TRPM7、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selleck HPLCTH)、乙酰胆wilderness medicine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AMPK/p-AMPK等基因和相关神经标志物的分布与表达。结果显示,LMQWD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心律失常易感性,并减轻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组织的纤维化,降低心肌及神经节中TH、ChAT、GAP-43水平,升高NGF水平,抑制TRPM7表达,并上调p-AMPK/AMPK、p-TrkA/TrkA水平。该研究表明,LMQWD可以减ZD1839抑制剂轻糖尿病状态下的心脏自主神经重构,其机制与激活AMPK、进一步磷酸化TrkA而抑制TRPM7表达相关。

超声估计巨大儿体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求影响超声估计巨大儿体重准确性的母体、胎儿及超声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购买PF-02341066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并分娩巨大儿的43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分娩前3天内(包括3天)均进行超声检查并使用Hadlock公式得到超声估计的胎儿体重(SEFW),与新生儿的实际出生体重(ABW)比较并计算绝对百分比误差(APE)作为评价SEFW准确性的指标。若APE大于10%,则视为超声估计的体重不准确。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SEFW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435例巨大儿中,有63例(14.48%)的APE大于10%,其中50例(79.37%)的体重被低估,13例(20.63%)被Hepatocytes injury高估。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估计体重不准确组中股骨长/股围(FL/AC)值及母亲患有糖尿病、分娩时胎龄<40周、AC<360mm、FL<75mm的比例均高于准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2.645、6.661、4.179、70.615、4.346,P<0.05);多因素LogistBelumosudil核磁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患有糖尿病、分娩时胎龄<40周、AC<360mm是超声估计巨大儿体重不准确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109(1.076~4.134)、2.022(1.097~3.728)、10.530(5.704~19.441),P<0.05。结论 部分超声估计的胎儿体重会低估巨大儿的实际体重,考虑母亲是否患有糖尿病、胎龄及胎儿腹围能够提高估计巨大儿体重的准确性。

转录因子PaPho与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中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研究

作为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磷在物质代谢、信号传导和能量储存中起着关键作用。【目的】研究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 中调控磷酸盐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作用,可进一步阐明真核微生物中磷元素获悉更多吸收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定点敲除P. anserina 中 2个磷代谢相关转录因子PaPho1和PaPho2,遗传杂交构建双重突变体△PaPho1△PaPho2;通过表型分析、无机磷含量测定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分析各突变菌株的变化;利用RT-qPCR分析磷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无机磷作为唯一磷来源的培养基上,△PaPho1△PaPho2无法生长;在添加有机磷的培养基中,△PaPho1△PaPho2和野生型菌株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在同时添加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培养基中,△PaPho1△PaPho2的无机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野生型菌株的分别下降了25.0%和61.9%,△PaPho1△PaPho2中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在P. anserina中,PaPho1和PaPho2作为调控磷酸盐代谢信号通路转录因子,biodiesel waste对无机磷的吸收起到关键作用,但并不参与有机磷的代谢调控。该研究可为阐释丝状真菌P. anserina对无机磷吸Dolutegravir分子量收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脑胶质瘤中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与CD13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与脑肿瘤干细胞(BTSCs)标志物CD133之间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1)取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AUSP、CD133的表达,selleckchem GNE-140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HAUSP~+细urine microbiome胞和CD133~+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2)血清剥夺法从U87胶质瘤细胞株分离培养BTSCs,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免疫细胞荧光双重染色观察HAUSP及CD133在不同时期表达。结果Ⅱ~Ⅳ级胶质瘤中HAUSP~+细胞率分别为(25.9±11.3)%、(49.8±1PS-341溶解度9.8)%、(63.7±20.4)%;CD133~+细胞率分别为(12.60±3.49)%、(18.90±5.81)%、(24.80±7.54)%,不同级别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USP~+表达和CD133~+表达呈正相关(r=0.915,P<0.01);随着U87胶质瘤干细胞分化,HAUSP、CD133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AUSP与干细胞标志物CD133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HAUSP在维持脑胶质瘤干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状态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CA125动力学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晚期卵巢癌患者满意减瘤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晚期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期间多种CA125的动力学变化,分析其对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减瘤满意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20Integrated Microbiology & Virology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及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瘤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信息,获得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期间血清CA125水平,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治疗情况等信息,统计CA125的各项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对预测满意减瘤可能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49例(74.24%)患者手术后无肉眼病灶残留(R0),17例(25.76%)存在病灶残留(R1/RX)。单因素分析中,NACT前、第一次NDolutegravir采购ACT后、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以及第一次NACT后CA125下降百分比在两组中存在差异(P分别为0.001、0.035、0.032、0.018)。多因素分析中,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以及第一次NACT后CA125下降百分比为满意减瘤的显著预测因子(P=0.026,P=0.027)。根据ROC曲线,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33.34U/mL预测满意减瘤术具有更高的AUC(AUC=0.688)。生存分析中,第一次NACT后CA125下降百分比≥55.NN2211纯度9%与患者更高的PFS及OS显著相关(P=0.001,P=0.046)。结论: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33.34U/mL可成为满意性中间型减瘤术的潜在预测因子,而第一次NACT后CA125下降百分比≥55.9%与接受新辅助化疗及中间型减瘤术患者更优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半边莲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antibiotic activity spectrum讨半边莲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查找并筛选半边莲的活性成分,通过文献检索补充半边莲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相关靶标;采用OMIM、TTD和Drug BBafilomycin A1临床试验ank数据库查找2型糖尿病相关靶标蛋白,RepSox采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标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采用Venny图映射得到半边莲调控的2型糖尿病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有效成分-活性靶点-代谢通路”网络并分析三者相互作用;采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相互作用;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得到半边莲活性成分17个,通过文献补充半边莲具有降糖药理活性的成分2个;半边莲活性成分靶标152个;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716个;半边莲调控的2型糖尿病靶点25个;GO富集条目20条,其中生物过程条目13条,分子功能条目3条,细胞组成条目4条;KEGG代谢通路8条;“有效成分-活性靶点-代谢通路”网络分析得知槲皮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和金圣草黄素是半边莲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成分;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得知CYP1A2、CYP1A1和CYP2D6是半边莲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Discovery Studio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半边莲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半边莲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解释了半边莲能发挥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为半边莲治疗2型糖尿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学基础和新的思路。

奥希替尼联合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奥希替尼联合G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NSCLC患者86例随机分为GP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2组患者均CCRG 81045试剂给予GP方案治疗,联合组在GP方案治疗基础上给予奥希替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CLC患者血清VEGF、MMP-9水平,同时采用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量表(KPS)评估生存JQ1体外状态、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第3版(QLQ-C30 V3.0)评估生活质量;于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NSCLC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GP组(P<0.05);两组NSCLC患者治疗后KPSBio-mathematical models评分、各项QLQ-C30评分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GP组(P<0.05);与GP组疾病控制率(37.21%)比较,联合组疾病控制率(62.79%)升高(P<0.05)。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NSCLC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MMP-9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效果明确且安全。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33例老年EH+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所有患者中医证型,统计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设计基线资料统计表,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同老年EH+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找出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33例老年EH+T2DM患者,阴阳两虚证46例(34.59%),占比最高,其次为痰湿壅盛证,占26.32%,阴虚阳亢证占22.56%,肝火亢盛证占16.54%;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饮酒史的老年EH+T2DM患者痰湿壅盛证的占比高于BMI<24 kg/m~2、无饮酒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EH的老年EH+T2DM患者阴阳两虚证占比高于1级、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lleckchem);尿白蛋白与肌酐比Ceralasertib价格值(UACR)≥30 mg/g的老年EH+T2DM患者阴虚阳亢证占比高于UACR<30 mg/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 mg/L的老年EH+T2DM患者肝火亢盛证占比高于hs-CRP<5 m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EH+T2DM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阴阳两虚证最多,其bioengineering applications次分别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肝火亢盛证,且肥胖、饮酒史、3级EH、UACR和hs-CRP水平是影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因素。

35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病位与病性证素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36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参考《证素辨证学》进行证素判定,提取出病位及病性证素。使用SPSS 20.0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证素进行处理。结果 依据纳nocardia infections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证素31个,其中病位证素13个,病性证素18个。13个病位证素降序排列为脾(49.43%)、肝(42.86%)、肾(32.00%)、胃(24.00%)、心(11.71%)、肺(4.29%)、心神(2.57%)、表(2.29%)、大肠(2.23%)、经络(2.00%)、筋骨(1.14%)、膀胱(1.14%)和小肠(0.86%);18个病性证素降序排列为湿(68.29%)、痰(58.00%)、阴虚(56.86%)、气虚(46.00%)、气滞(42.00%)、阳虚(40.86%)、热(32.29%)、阳亢(29.14%)、血虚(8.86%)、血瘀(7.7更多1%)、寒(4.57%)、食积(4.29%)、血热(4.29%)、气陷(2.29%)、不固(1.71%)、阳浮(1.43%)、气逆(1.14%)和津亏(0.86%)。聚类分析发现3种证素组合规律:(1)病位证素肾、心、胃和病性证素阳虚、气虚;(2)病位证素脾和病性证素湿、痰;(3)病位证素肝和病性证素气滞、热、阳亢、Tezacaftor临床试验阴虚。结论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最常见的病位证素是脾,涉及肝、肾、胃和心,常见的病性证素有湿、痰、阴虚、气虚、气滞、阳虚、热和阳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