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目的 分析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慢性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及死因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死因监测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C00-Cselleckchem NN221197)、糖尿病(E10-E14)、心脑血管疾病(I00-I99)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J30-J98)。计算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人口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2.70%,P>0.05;APC=-2.00%,P>0.05),4类慢性病合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比例(76.58%~82.63%)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20%,P<0.05)。其中,恶性肿瘤(APC分别为-1.90%、-0.90%,P均>0.05)、糖尿病(APC分别为3.80%、2.20%,P均>0.05)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分别为-1.30%、-0.60%,P均>0.05)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34.22%~48.85%)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0%、-4.60%,P<0.05)。女性糖尿病(ACCRG 81045体外PC分别为-17.00%、-17.00%,P<0.05)、心脑血管疾病(APC分别为-7.10%、-6.10%,P<0.05)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人口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0.17~12.45%波动,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5.10%,P<0.05)。女性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8.70%、-5.40%,P<0.05);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2.78%~17.09%波动,女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6.59%~8.13%波动,男β-lactam antibiotic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早死概率。结论 2014—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2.78%~17.09%波动,女性早死概率在6.59%~8.13%波动,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早死概率。
广州市黄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研究分析
目的 筛查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常住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居民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黄埔区≥4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0例,制订统一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性资料和“8+2”项危险因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识别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统计所有筛查对象一般情况,分析筛查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以及风险等级情况,比较高危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人群与非高危人群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暴露,记录筛查对象的随访情况。结果 脑卒中高危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39.70%)、高血压(36.40%)、缺乏锻炼(34.90%)、吸烟史(15.50%)、糖尿病(14.80%)、卒中家族史(12.60%)、肥胖(8.70%)、既往卒中史(4.60%)、房颤或瓣膜病(1.40%)、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0.30%)。其中,男性前三位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而女性为高脂血症、缺乏锻炼及高血压。男性吸烟史占比35.01%高于女性的0.36%,女性高脂血症占比42.63%高于男性的35.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筛查共检出脑Emricasan分子量卒中高危人群263例(26.30%),中危人selleck合成群207例(20.70%),低危人群530例(53.00%)。男性高危人群占比33.41%高于女性的20.78%,低危人群占比46.45%低于女性的58.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共有949例完成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查,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μmol/L)共46例(4.85%)。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8.11%高于中、低危人群的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后随访,全部筛查人群均无死亡事件发生,有2例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事件,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1例在时间窗内就诊,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完全缓解。397例高脂血症患者中,降脂药物干预206例,其中仅有76例(36.89%)服药治疗,服药依从性差。结论 广州市黄埔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和干预。
菌剂混施对各粒径矸石性质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矿区矸石山由于养分www.selleck.cn/products/MDV3100贫瘠、微生物活性低,复垦难度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已成为矿区生态复垦的研究热点。为了明确哈茨木霉菌(TH)、胶质芽孢杆菌(BM)与丛枝菌根真菌(AMF)三种菌剂在不同粒径煤矸selected prebiotic library石(大粒径(5~10 mm)、中粒径(2~5 mm)、小粒径(0~2 mm))中的复垦效果, 设置单施、双菌混施、三菌混施及对照共8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紫花苜蓿生长指标、基质养分含量和基质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单施处理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不同粒径基质综合改良效果最佳,总体上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和不同粒径基质养分含量,将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了17.39%~40.43%。菌剂混施处理对不同粒径基质综合改良效果均好于单施处理,其中TH和BM混施、TH和AMF混施对基质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有效磷、MBC的提升表现出了强烈的互补效果,BM和AMF对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MBC含量、磷酸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出了强化作用。各处理对Imidazole ketone erastin纯度小粒径基质的综合改良效果均优于大、中粒径基质,原因在于基质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同时,小粒径基质的孔隙较小,小孔隙保存水分的时间长于大孔隙。各处理中,TH+BM+AMF、AMF+TH、TH+BM分别为大、中、小粒径基质综合改良效果最佳的处理,分别将紫花苜蓿生物量提升了82.61%,86.69%,126.39%,对紫花苜蓿的根长、生物量和基质MBN含量均具有协同作用。综合来说,TH、BM、AMF菌剂混施技术可以作为矸石山一种良好的复垦技术,建议根据矸石山中煤矸石粒径大小选用相应的菌剂混施处理。
妊娠期糖尿病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p38-MAPK 信号通路表达及意义
目的efficient symbiosis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6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GDM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将62例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103例无感染患者纳入未感染组,采集患者痰液、尿液及血液等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对比其临床资料及外周血p38-MAPK水平,分析导致GDM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2例并发感IACS-010759分子式染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59.49%)、革兰阳性菌32株(40.51%);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7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分别为87.50%、83.33%;感染组外周血p38-MAPK、磷酸化-p38MAPK抗体(p-p38-MAPK)、p38-MAPK/p-Panobinostat细胞培养p38-MAPK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及外周血p38-MAPK为GDM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易受多因素影响并发感染,尤其是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对其进行监测有重要意义。
临产前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预测方法研究
目的 分析临床和超声参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根据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性较密切的参数建立临产前筛查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简易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北京丰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并分娩的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240例为研究组和非巨大儿489例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和超声参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并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参数建立预测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简易评分方法,分析该评分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MS-275配制临床参数孕妇宫高、腹围、宫高+腹围及超声参数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双顶径+股骨长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相关(P<0.01),预测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P<0.01)。根据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宫高、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建立预测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简易评分模型,此模型预测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ROC曲线面积为0.923,最佳截断值为3分时诊断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Culturing Equipment灵selleck敏度为0.924,特异度为0.778,约登指数最高为0.702。结论 预测非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简易评分方法的预测准确度高于单项临床及超声参数的预测准确度,该评分方法简易、方便及有效,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GNE-140化学结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CX-5461 IC50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监测情况[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24 h 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24 h 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24 h DBPV)]。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为81.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可明显降低肝阳Medicament manipulation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临床安全性较好。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抑制剂早期干预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在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72只RAD001 molecular weight,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和Caspase-3抑制剂组(C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AKI小鼠模型。CI组术后30min立即给予4μg/g 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皮下注射。于术后6、12、24 h各组小鼠取血及肾组织,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观察肾组织光镜下病理学IACS-010759价格变化并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ax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血清Cr术后6 h、BUN术后6 h和12 h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损伤评分、肾组织凋亡率各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5)effective medium approximation;术后24 h肾组织Caspase-3、bcl-2、bax表达上调(P<0.05)。与CLP组比较,CI组术后6 h血清Cr、BUN浓度显著下降[血清Cr:(83.82±10.15)μmol/L比(123.05±33.48)μmol/L;BUN:(10.15±4.34)mmol/L比(14.02±3.51)mmol/L,P<0.05];肾组织损伤评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肾组织损伤评分6 h:(0.88±0.64)分比(2.17±0.75)分,12 h:(0.63±0.74)分比(1.83±0.98)分,24 h:(1.83±0.98)分比(1.33±0.52)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6 h:(13.28±0.91)%比(18.27±1.40)%,12 h:(9.71±0.91)%比(15.86±3.51)%,24 h:(8.45±0.55)%比(12.48±2.14)%,P<0.05];肾组织Caspase-3及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下调,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 Caspase-3抑制剂可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肾保护性作用。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相关结肠癌的机制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疾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并可伴有多种并发症,转化为结肠癌的风险较高。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和相关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手术和免疫抑制剂等是现代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相关结肠selleckchem INCB28060癌的主要方法,但这些SBE-β-CD molecular weight方法均有不同的毒副hepatitis and other GI infections作用,治疗效果不理想。多年来,中医药由于其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相关结肠癌方面备受关注。黄芩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芩、芍药、甘草和大枣组成,具有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黄芩汤成分复杂,以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经文献查阅并结合本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发现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相关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氧化应激,调控肠道菌群、细胞周期、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相关。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较为详尽的综述,以期能够为黄芩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PDT通过氧化应激增加TMZ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抑制
目的 多重耐药性(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仍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AMG510)治疗胶质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成为胶质瘤预后不佳和局部侵袭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SC 119875浓度namictbioheat transferherapy,PDT)是否能增加人胶质瘤细胞U251对TMZ的化疗敏感性,并深入探讨其增敏机制。方法 人源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常规体外培养,根据处理方法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TMZ组,PDT组,TMZ+激光(TMZ+Laser)组,(PDT+TMZ)组,应用CCK8观察U251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水平,结果数据用GraphPadPrism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CCK-8实验表明在TMZ处理后8小时,即产生了U251细胞对TMZ的治疗抵抗。PDT协同应用于TMZ处理8小时的U251细胞后,PDT+TMZ组OD值、侵袭细胞数量、MMP水平与Control组和TMZ组比较均降低,而ROS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ROS和MMP水平呈现负相关(皮尔斯相关系数r=-0.5592,P<0.05)。结论 PDT通过提高TMZ作用后的胶质瘤U251细胞内的ROS总量,加强了对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抑制,延缓了MDR的发生。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1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4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进行检测。以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GSKJ4溶解度检测方法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所选744例患者,心脏彩超阳性检出率(92.07%)明显高于心电图阳性检出率(80.05%),差异LY294002分子量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彩超检测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7.65%、95Bio-nano interface.03%,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测的85.29%、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彩超检测主动脉扩张、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后壁肥厚、主动脉弹性降低、左室扩大等疾病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彩超诊断时间与诊断次数均低于心电图检测对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心电图检查,给予疑似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彩超检查,不仅能缩短诊断时间,减少操作重复频率,还具有较高特异度、敏感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病情诊断准确度,明确病情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