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尿转铁蛋白(TRF)、肾损伤分子-1(KIM-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功能及病情进展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69例(DKD组)及在本院体检无糖尿病及肾脏病者34例(健康组)。比较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健康对照组的尿TRF、KIM-1和MCP-1水平。Biomolecules分析TRF、KIM-1、MCP-1与eGFR、ACR、分期RSL3采购进展的相关性。随访3年,根据入组时TRF、KIM-1、MCP-1水平比较每个指标分布的四分位间距的DKD分期进展率。结果 DKD组的尿TRF、KIM-1、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F、KIM-1、MCP-1与ACR、分期进展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其中TRF和MCP-1与分期进展相关系数高于KIM-1。TRF、KIM-1、MCP-1的进展率随四分位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最高四分位的进展率与1~3四分位的总体进展率比较分别为35.71%vs. 7.09%、28.57%vs. 9.45%、33.33%vs. 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尿液中TRF、KIM-1、MCP-1水平可反映DKD患者肾功能,其水平升高与DKD进展密切相关。检测TRF、KIM-1、MCP-1可辅助进行早期风险GW-572016浓度分层,TRF和MCP-1对DKD进展的预测效果优于KIM-1。
评估日本简易食盐问卷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的适用性
目的 评估日本简易食盐问卷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对来自全国10家医院的734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现场调查采集日本简易食盐问卷信息,同时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4 h尿钠排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日本简易食盐问卷整体得分与24 h尿钠的相关性。以24 h尿钠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问卷诊断尿钠超标的效能,描述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采用线性模型对与24 h尿钠相关的高盐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5.8±14.7)岁,女性占44%,平均尿钠(142.8±81.1)mmol/d,相当于食钠盐8.4 g/d,日本简易食盐问卷分数(10.7±5.0)分。日本简易食盐问卷分数与实测24 h尿钠的相关性为0.23(P<0.01)。不同问卷分数段区分度欠佳,且在0~8分(对应食盐摄入量低)时已达24 h尿钠超标阶段(119.3 mmol/d)。日本简易食盐问卷判断尿钠超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60(95%CI 0.55~0.64),以日本简易食盐selleck问卷分数≥14分作为判断尿钠超标的标准,灵敏度仅为28.8%,特异度为81.0%。多因素分析显示,饭量大、在外就餐、经常酱油拌菜、经常食用面条等膳食习惯与24 h尿钠增加相Endomyocardial biopsy关。结论 日本简易食盐问卷分数与我国24 h尿钠实测值呈弱相关,现有判定标准低估了24 h尿钠,不确认细节宜直接应用于我国高血压人群。
甜橙黄酮体外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甜橙黄酮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硫氧还蛋白外源性抑制剂Px-12孵育人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AMG510试剂n renal glomerular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GEC)在体外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应用甜橙黄酮、氧化应激抑制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抑制剂PD98059进行预处理,而后与Px-12共同孵育细胞。设立对照组、Px-12组、甜橙黄酮组、甜橙黄酮+Px-12组、NAC组、NAC+Pselleckchemx-12组、PD98059组、PD98059+Px-12组。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活性,并使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O_2~-荧光探针测定各组HRGEC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膜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膜穿孔蛋白(gasdermin D,GSDMD)、ERK1/2磷酸化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蛋白表达。结果 Px-12可诱导HRGEC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并可使GSDMD蛋白剪切暴露其NT端,出现细胞焦亡(P<0.01);Px-12可明显上调ROS/O_2~-的表达,激活氧化应激水平(P<0.01);甜橙黄酮可明显抑制Px-12诱导的ROS/O_2~-增加(P<0.05),同时能够减少Px-12诱导的GSDMD-NT的形成(first-line antibioticsP<0.01)和ERK的磷酸化(P<0.05);Px-12可诱导Cx4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PD98059则可以明显抑制Cx43的表达(P<0.01),而甜橙黄酮与其作用相似(P<0.01)。结论 甜橙黄酮可减轻Px-12诱导的HRGEC细胞焦亡,可能与调控ERK-MAPK/Cx43信号通路相关。
全息针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西大略和麦克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与证候积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息针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证候积分与西大略和麦克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应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应用全息针刺治疗,对比2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WOMAC指数、证候积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人类软骨寡聚蛋白(COMP)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水平及有效率的影响,以此来分析全息针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病例数、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E7080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OMP、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均未出现晕针、断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针刺部位红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骨关节optical pathology炎的治疗中,应用全息针刺取得理想效果,可有效降低骨性关节炎指数,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价值较高,GSK J4半抑制浓度值得推广应用。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用药方案为分组依据,将45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余45例加行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imaging biomarker5)。治疗前,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65.77±14.31)、(108.19±11.48)mmHg,与对照组的(165.99±14.56)、(108.76±11.22)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2、0.238,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0.39±10.VE-822核磁21)、(79.55±9.31)mmHg,低于对照组的(127.57±13.64)、(96.46±10.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4、8.062,P<0.05)。研究组LY2157299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对照组(8.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治疗前,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22.23±5.24)分,与对照组的(22.67±5.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5.77±2.21)分,低于对照组的(14.23±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9,P<0.05)。结论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中医症状也显著改善。
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运动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E-616452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运动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样本医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分为实验组(51例,针对性护理干预+家庭运动干预)与对照组(47例,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妊娠结局及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效能水平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血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5、3.378,P<0.05);实验组娠高症、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早产、剖宫产、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4.006、4.305、5.692、4.581、4.305,P<0.05);两组患者饮食、运动、监测、药物、急诊处理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自我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效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3.448、4.selleck556、2.712、2.74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家庭运动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于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4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病史、疾病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345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9.3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6.1mmol/L、腹腔感染、胰瘘是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medical nephrectomy0.05)。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初始AUC为0.911CH-223191,采用重复Bootstrap法内购买GSK1349572部验证AUC为0.884,分区度良好,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6.1 mmol/L、腹腔感染、胰瘘是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患者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D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帮助临床诊断治疗。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北沙参-麦冬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北沙参-麦冬”药对治疗肺癌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如下: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北沙参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应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得麦冬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获得肺癌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将其输入Cytoscape3.9.0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9.0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Pymol软T immunophenotype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北沙参-麦冬”药对通过25个有效成分作用STM2457临床试验于137个肺癌治疗靶点.筛选出4种核心有效成分,12个核心靶点包括TP53、AKT1、MYC、ESR1、EGFR、VEGFA、CASP3、JUN、TNF、CCND1、HIF1A、IL6,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基因表达调控、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凋亡调控、蛋白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胞外、线粒体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TNF、p53 、HIF-1、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4种核心有效成分与主要核心靶点TP53、MYC、EGFR、VEGFA、CASP3均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结果可知,“北沙参-麦冬”药对治疗肺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及侵袭转移.
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干IACS-010759浓度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9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Docetaxel试剂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生活质量[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CLVQOL)]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2hPBG、F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 multilocularis-infected mice(P <0.05);干预后研究组SDSCA、CLVQO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控制血糖水平,提高DR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lncRNA-mediated feedforward loop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例纳入脑出血组,另取尸检的非脑出血病例18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miR-146a及自噬基因Beclin-1、JAK抑制剂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Ⅰ的表达;脑出血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不良组187例和预后良好组117例;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46a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噬基因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miR-146a与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呈负相关;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入院即刻血糖、血肿体积、破入GDC-0068研究购买脑室及miR-146a、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146a的表达对脑出血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肿体积、破入脑室、miR-146a、Beclin-1是脑出血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iR-146a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自噬过度激活、短期预后不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