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用PubChem查询各成分的SMILE结构,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DrugBan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DisGeNE、TTD检索与CHD相关的靶点基因,均导入Uniprot进行基因标准化,再用Venny2.1.0取预测靶点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0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将最终作用靶点基因录入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分子功能、基因本体-细胞成分、基因本体-生物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数据导入OmicShare网站绘制气泡图,构建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共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学成份22个,度值较高的是香叶木素、亚油酸乙酯、α-菠菜甾醇、柚皮素、前列腺素A,筛选出核心靶点为酪氨酸激酶、类视黄醇X受体、雌激素受体1、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筛选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核心通路。结论:香叶木素、亚油酸乙酯、α-菠菜甾醇、柚皮素、前列腺素等可能是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冠心病发挥关键作用的活性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酪氨酸激酶,类视黄醇X受体,Sulfate-reducing bioreactor雌激素selleck Belnacasan受体1,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elleckchem,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靶点对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通路进行调控。瓜蒌-薤白药对可能通过抗炎、调节脂代谢稳定斑块、血管保护等作用以治疗冠心病。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 h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出生24 h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分娩的妊娠糖尿病产妇96例及新生儿96例,收集产妇和新生儿的基础信息和临床资料,评估分娩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将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产妇为实验组,将新生儿未出现低血糖的产妇为对照组,并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 h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96例样本中,筛选出低血糖新生儿13例,发生率为13.54%;单因素分析自变量显示:实验组分娩方式、产后1个月泌乳量、羊水是否清澈、新Supervivencia libre de enfermedad生儿体重、血糖控制是否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产前体质量指数(BMI)≥28、喂养规律、早产新生儿、新生儿直肠体温≤35℃等均是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 h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产前BMI≥28、喂养不规律、早产新生儿、新生儿直肠体温≤35℃等均为导致24 h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针对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应提高重视,明确产妇既往疾病史SCH772984 IC50的同时,根据引发低血糖的重要因素,采取预防护理措施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机器人辅助下复杂肺段切除术与简单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结果对比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复杂肺段切除术与简单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围术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1月—2021年8月采用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robotic-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8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180例,年龄23~83岁。将285例患者按肿瘤位置及切除方式分为复杂肺段组(170例)和简单肺段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基线特征以及围术期差异,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胸率、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持续性漏气发生率、术后30d死亡等围术期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结果相似,均无术后30 d死亡。RATS复杂肺段组有1例中转开胸。复杂肺段组与简单肺段组在手术时间[(97.36±38.16)min vs.(94.65±31.67)min,P=0.515]、胸管留置时间[(3.69±1.85)d vs.(3.60±1.90)d,P=0.679]、术后住院时间[(4.07±1.85)d vs.(4.05±1.97)d,P=0.957]、淋巴结清扫个数[(5.15±3.53)枚vs.(5.13±寻找更多2.93)枚,P=0.952]、术中出血量≤100 mL(98.24%vs. 99.13%,P=0.650)、术后持续性漏气发生率(6.47%vs. 5.22%Biomimetic scaffold,P=0.VE-822小鼠66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TS复杂肺段切除术与简单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安全有效,两种解剖性切除术的围术期结果基本相当。

薯蓣丸调控M1/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抗大肠癌进展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薯蓣丸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极化抑制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雄性BALB/c-nu裸鼠(n=28,4周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低剂量薯蓣丸组(薯蓣丸0.115g·mL~(Y-27632体外-1))、模型+中剂量薯蓣丸组(薯蓣丸0.154g·mL~(-1))、模型+高剂量薯蓣丸组(薯蓣丸0.193g·mL~(-1))。每只裸鼠灌胃剂量为15ml·kg~(-1),于接种瘤块后第9天开始灌胃处理,每日灌胃1次,每周NVP-TNKS656说明书6天,第7天不灌胃,连续干预2周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标本;取部分结肠组织和肿瘤组织制作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肿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2(IL-1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iNOS、IL-12、EGF、TGF-β_(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薯蓣丸能抑制裸鼠结肠癌肿瘤细胞的生长,病理可见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坏死。其中,模型+高剂量薯蓣丸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肿瘤细胞形态基本消失;与模型组比较,薯蓣丸显著上调了M1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NOS、IL-12的表达(P<0.05),下调了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Arg-1、EGF、TGF-β_(1)的表达(P<0.05),提示薯蓣丸处理后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弱,向M1型Molecular Diagnostics极化增强。结论:薯蓣丸能够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TAMs极化为M2 型、促进TAMs向M1型极化有关。

gga-miR-155对MDCC-MSB1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旨在探讨gga-miR-155对马立克病病毒转化的肿瘤细胞系MDCC-MSB1细胞转Medical disorder录组水平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MDCC-MSB1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将gga-miR-155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在转染后48 h提取Baf-A1体外总RNA,用安捷伦2100核酸检测仪分析各购买Imidazole ketone erastin组细胞总RNA的完整性,采用RT-qPCR分析gga-miR-155在MDCC-MSB1细胞中的过表达情况;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gga-miR-155过表达后MDCC-MSB1细胞转录水平的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中gga-miR-155靶mRNA。结果显示:制备了gga-miR-155在MDCC-MSB1细胞过表达样本并构建了高通量测序文库;与对照组相比,gga-miR-155过表达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87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47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0个;GO与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代谢和蛋白结合过程/信号通路;通过Targetscan和miRada软件预测下调表达基因中鸡BACH1为gga-miR-155的靶mRNA(P <0.05)。结论:过表达gga-miR-155可调控MDCC-MSB1细胞的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基因中BACH1基因可能在gga-miR-155的作用下参与了MDCC-MSB1细胞的代谢过程。

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肿瘤相关抗原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肿瘤相关抗原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medical audit相关性及其对EM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妇科治疗的180例EM患者为实验组,均接受妇科手术治疗。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为对照组。经参与实验者同意,采集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对照组健康人群的血样,比较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本研究采用Spearman双变量检验对各项指标与EM发病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EMAb、TIMP-1与CA125指标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实验组患者EMAb、TIMP-1与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与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均0.05);术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selleckchem VX-66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也selleckchem PD0325901显示,EM患者的EMAb、TIMP-1与CA125指标随着疾病分期提高也逐渐递增,EM患者的EMAb、TIMP-1及CA125指标与EM发病呈正相关(P均0.01),与EM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IMP-1(AUC=0.921)与CA125(AUC=0.936)比EMAb(AUC=0.851)对EM诊断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结论 EM患者血清EMAb、TIMP-1与CA125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这些指标血清值的高低与EM发病和疾病进展呈正相关。与术前相比,手术治疗对EM患者的这上述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老年性H型高血压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老年性H型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16例老年性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分组处理,58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58例观察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比临床疗效、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83%,与对照组的77.59%比较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5.17%,较之于对照组的18.9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0、5.198,P<0.05);患者用药前,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收缩压(144.27±9.21)mmHgGSKJ4作用,舒张压(88.16±7.45)mmHg,同型半胱氨酸(11.45±1.21)μmol/L,总胆固醇(3.21±0.72)mmol/L,三酰甘油(1.21±0.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6±0.42)mmolBMS-907351使用方法/L,低于对照组的(150.12±8.96)mmHg、(92.82±6.27)mmHg、(13.21±1.18)μmol/L、(3.78±1.06)mmol/L、(1.48±0.27)mmol/L、(2.72±0.5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69±0.52)mmol/L,高于对照组的(2.12±0.4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s.467、3.645、7.931、3.388、6.337、6.234、6.313,P<0.05)。结论 在老年性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疗效明显,可降低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血脂有改善作用,不良反应少。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及其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surface disinfection改变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制备双肾双夹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除假手术组均经右侧尾状核注入含0.4 UⅦ型胶原酶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等量生理盐水诱导脑出血,右美托咪定组构建模型前给予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舒芬太尼组构建模型前给予10μg/kg舒芬太尼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构建模型前给予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10μg/kg舒芬太尼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大鼠术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DS)评分差异、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右侧大脑皮层组织形态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脑组织出血区存活神经元;采用定量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selleckchem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较高(P均<0.05),存活神经元数量则明显较少(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大鼠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NOS活性则明显较低(P均<0.05),存活神经元数量则明显较高(P均<0.05);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及舒芬太尼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较高(P均<0.05),存活神经元数量则明显较少(P均<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影响细胞凋亡,从而有效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细胞水肿和线粒体肿胀,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大鼠脑组织水肿状态和NDS评分。

577 nm波长微脉冲激光二次治疗与单次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577 nm波长微脉冲激光二次治疗与单次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重度DME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均先应用微Clinical microbiologist脉冲577 nm激光治疗。观察组行二次微脉冲激光治疗(在第1次治疗6周后行第2次微脉冲光凝治疗),对照组只行1次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治疗后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Q-VD-Oph)变化情况。结果 两selleckchem Belnacasan组治疗后CMT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在治疗后12周观察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BCVA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在治疗后12周,观察组BCV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高眼压、前房炎性渗出、视野暗点、视网膜下纤维化、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并发症。结论 微脉冲激光二次治疗较单次微脉冲激光治疗DME的效果更优。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外周血miR-21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出血(ICH)患者中应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外周血miR-2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实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实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神经损伤及外周血miR-21。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B-83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功能性因子(S100B)、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10(购买RP56976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unmet medical needs,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急性ICH患者中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炎症因子的改善,缓解神经损伤,降低外周血miR-21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