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促进其转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及肺部CT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组(CAP-COPD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AECOP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D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CAP-COPD组患者咳嗽加重、咳痰加重、气急加重、黄脓痰、发热、紫绀及肺部湿啰音占比均高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吸烟史、是否暴露有害粉尘或气体、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selleck HPLC尿病、年龄≥70岁、高血压、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机械性通气、低蛋白血症GSK2118436分子量、Ⅱ型呼吸衰竭是CAP-COPD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与AECOPD患者相比,CAP-COPD的临床症状更重,糖尿病、年龄≥70岁、高血压、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机械性通气、低蛋白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并发肺炎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全病变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全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病人与20例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病人的D-Lin-MC3-DMA抑制剂术前MRI影像,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比较2组病人的常规MRI特征。采用Firevoxel软件逐层勾画兴趣区(ROI)并生成全病变ADC直方图,记录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mean))、ADC最大值(ADC_(max)),不均匀性、偏度、峰度、熵,ADC第1、5、10、25、50、75、90百分位数(ADC_(1th)、ADC_(5th)、ADC_(10th)、ADC_(25th)、ADC_(50th)、ADC_(75th)、ADC_(90th))。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间常规MRI特征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购买Taurine(ROC)曲线评估ADC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较子宫平滑肌肉瘤更多表现为边缘光滑,但更少出现T1WI高信号、T_2WI高信号或低信号、DWI高信号或信号不均(均P<0.05)。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不均匀性高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而ADC_(1th)、ADC5th、ADC_(10th)和ADC_(25th)小于富于细胞性平National Biomechanics Day滑肌瘤(均P<0.05)。不均匀性鉴别两者的AUC值最高(0.782),当不均匀性取0.226作为最佳诊断阈值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最高(78.57%),而特异度较低(80.0%)。结论 全病变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桑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相关报道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上放疗和化疗是癌症的主流治疗方法,这种治疗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毒性,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中药抗肿瘤治疗因其不良反应小、相对安全性高、抑制作用持久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医学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肿瘤化学成分从中药里被提取出来。桑黄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黄酮、三萜、多酚等物质,具有抗炎、降血糖、保肝、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桑确认细节黄的化学成分对肺癌、胃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显示出抗肿瘤活性,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放化疗增效减毒、增敏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基于知网、WPUN30119eb of Science、PubMed、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桑黄、化学成分、抗肿瘤”等关键词检索近几年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桑黄的化学Tethered cord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DFU)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愈合后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尚缺乏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探讨DFU愈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DFU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次住院诊断为DFU的患者作为源人群,按愈合后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主要暴露因素等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DFU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DFU复发与危险因素数量和时间的关系。结果 DFU愈合后3年内的总复发率45.3%biosensing interface(86/1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8,95%CI 1.06-3.76,P=0.04)、HbA1c>7.5%(OR=5.04,95%CI 2.02-11.8,P=<0.001)、PAD (OR=2.56,95%CI 1.46-4.84,P=0.008)、骨髓炎(OR=2.22,95%CI 1.25-4.18,P=0.01)、胼胝(OR=3.01,95%CI 1.65-5.20,P=0.002)、ABI<0.9(OR=2.98,95%CI 1.42-5.66,P=0.022)、足底部溃疡(OR=5.88,95%CI 2.24-8.99,P<0.001)、Wagner分级≥3级(OR=4.66,95%CI 2.01-9.42,P<0.001FG-4592体内)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的个数集中在5至9个,而对照组中大部分患者合并2至5个危险因素。病例组第1年复发35人、第2年28人、第3年23人,累及复发率第1年18.4%(35/190)、第2年33.2%(63/190)、第3年45.3%(86/190)。结论 DFU的复发率较高,可能与年龄>60岁、HbA1cBucladesine溶解度>7.5%、PAD、骨髓炎、胼胝、ABI<0.9、足底部溃疡、Wagner分级≥3级等危险因素有关,且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复发率呈正相关。

2019年成都市金牛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ZD1839成都市金牛Sputum Microbiome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共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获悉更多年对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共病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年在成都市金牛区共调查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8 335名,该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48.1%,慢性病共病率为16.6%。在共病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疾病组合为高血压+糖尿病,占40.0%。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年龄、收入、BMI、吸烟、饮酒、饮食口味及身体活动相关。70~79岁(OR=2.605,95%CI:2.253~3.012)、≥80岁(OR=3.630,95%CI:3.012~4.375)、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3 999元(OR=1.533,95%CI:1.286~1.827)、≥4 000元(OR=2.215,95%CI:1.774~2.545)、戒烟(OR=1.915,95%CI:1.498~2.447)、超重(OR=1.437,95%CI:1.249~1.653)及肥胖(OR=3.077,95%CI:2.497~3.791)老年人慢性病共病风险更高;饮酒1~4天/周(OR=0.503,95%CI:0.344~0.736)与5~7天/周(OR=0.526,95%CI:0.393~0.703)、锻炼身体(OR=0.810,95%CI:0.676~0.972)、饮食口味适中(OR=0.850,95%CI:0.742~0.974)老年人共病风险较低。结论 该区老年人存在一定慢性病共病现象,共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健康相关行为。需加强老年人共病防控意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降低慢性病共病发生的可能性。

桑枝总生物碱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动学分析

目的 分析桑枝总生物碱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动学。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9月于吉水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桑枝总生物碱片治疗,2组患者均经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及相关指标检测。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IL)-6、C反Roxadustat采购应蛋白(CRP)、IL-18]、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动学。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χ~2=4.200,P=0.040)。与治疗前secondary infection相比,2组治疗3个月后HbA_(1c)、FPG降低,HOMA-β升高(P<0.01),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TC、LDL-C、TG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CRP、IL-18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格列汀比较,桑枝总生物碱的峰值时间(t_(max))、t_(1/2)更短,峰值浓度(C_(max))、曲线下面积(AUC)更大。结论 桑枝总生物碱与西格列汀联用治疗CP-4567732型糖尿病的效果确切,能够较好地起到降糖的效果,改善机体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且药物起效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大豆苷元干预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去卵巢骨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代谢

目的 探究大豆苷元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模型大鼠Hedgehog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分析大豆苷元对OP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雌性SPF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豆苷元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其他4组均采用去卵巢法建立OP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干预治疗,假手术组、模型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给予大豆苷元低、中、高剂量治疗,连续干预12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激素(E2)Enteral immunonutrition、骨钙素(BGP)、血BAY 73-4506小鼠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水平;免疫组selleck抑制剂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免疫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骨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和WB法检测各组骨组织中Shh、PTC1、Gli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豆苷元能显著提高OP大鼠大鼠E2、TIMP-1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及BGP、ALP、MMP-7水平;显著改善股骨组织中Shh、PTC1、Gli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大豆苷元不同组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大豆苷元可有效调控OP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代谢水平,这可能与大豆苷元能够有效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表达相关。

药食同源作物赤小豆(Vigna angularis) CLE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调控分析

CLE (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肽是植物体内调控生长发育的重要肽类激素,近年研究发现某些CLE肽还具有调控植物逆境响应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鉴定和分析了赤小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Ohashi) CLE基因家族组成及其表达调控。首先基于赤小豆基因组注释及转录组数据,使用HM获悉更多MER3、TBtools、MEGA软件以及NCBI、ExPASy、MEME、WoLFPSORT、PlantCARE、iTol等在线网站对赤小豆进行基因家族鉴定、多序列比对、信号肽预测、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分析、表达模式分析等。结果显示,赤小豆基因组包含23个CLE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赤小豆的8条染色体和6条scaffold上,其编码的前体肽大小介于69Talazoparib半抑制浓度~162 aa间,理论等电点介于5.64~12.15之间,分子质量介于7 882.1~18 179.2 kD之间。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干旱胁迫24 h后,VaCLE14在干旱敏感品种的种子中表达量上调,推测VaCLE14可能在赤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参与萌发过程中的干旱响应;此外,与长日照处理相比,短日照处理下VaCLE17在结荚期及鼓粒期表达量均上调约2倍,推测VaCLE17可能与短光照时长下植物昼夜节律的调整有一定关系。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赤小豆CLE基therapeutic mediations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及与赤小豆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MK-2206供应商医院接受治疗的5MLN4924体内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住院期间分娩,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两组产妇均护理至出院。出院时,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产妇产后并发症及胎儿妊娠结局;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及产妇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总护理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胎儿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至Epimedium koreanum产妇出院时,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6.21±2.24)分、(48.16±2.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58±2.52)分、(49.88±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对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显著,其可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2型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Q-VD-Oph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1年10月26日。纳入所有相关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含9 498例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可分类归纳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疾病相关、精神认知等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文化程度、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等是影响病人健康素养水平较重要的危险因素,各影响因素合并的OR值及其95%CI结果为:高龄[OR=1.95,95%CI(1.22,3.12)]、少数民族[OR=13.46,95%CI(4.47,40.54)]、低文化程度[OR=3.56,95%CI(1.81,7.00)]、体力劳动者[OR=4.21,95%CI(1.57,11.26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农村居住[OR=4.21,95%CI(1.58,11.26)]、家庭收入低[OR=1.48,95%CI(1.08,2.02)]、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相对于参加居民医疗保险)[OR=1.88,95%CI(1.25,2.83)]、未接受糖尿病教育[OR=2.32,95%CI(1.60,3.37)]、抑郁[OR=1.83,95CL 318952生产商%CI(1.20,2.8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素养处于一般水平,影响病人健康素养的因素较多,可针对可逆性影响因素综合开展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延缓疾病的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