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估肺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估肺癌病理类型和E1 Activating抑制剂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06例肺癌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非小细胞癌86例(鳞癌39例、腺癌47例)、小细胞癌20例。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40例、中高分化66例。所有患者进行能谱CT成像,比较定量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腺癌组的平扫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均大于鳞癌组(P<0.05),且鳞癌组大于小细胞癌组(P <0.05)。低分化肺癌组的平扫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s抑制剂均小于Viscoelastic biomarker中高分化肺癌组(P <0.05)。平扫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鉴别诊断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6.74%、86.05%、67.44%,特异度分别为90.00%、75.00%、95.00%;鉴别诊断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3.64%、84.85%、75.76%,特异度分别为65.00%、42.50%、72.50%。结论 能谱CT成像定量参数对鉴别诊断肺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微波消融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在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VA)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解放第一医学中心介入超声科连续收治的62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Berzosertib供应商(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资料[男35Mediation effect例,女27例,年龄(57.8±3.56)岁],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MWA,并在MWA前后1周内行MR-DWI检查,并且术后进行规律随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Docetaxel溶解度OC)曲线评估DWI定量参数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2例HCC患者共73个病灶均完全消融,在随访过程中有23例出现早期复发转移(局部复发13例,肝内转移8例,肝外转移2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评估MVA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75;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27×10-3mm2/s(敏感度93.1%,特异度90.6%)、0.364 (敏感度87.9%,特异度89.5%)。根据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早期复发转移组与非早期复发转移组,非早期复发转移组患者的ADC值[(1.43±1.52)×10-3mm2/s]高于早期复发转移组[(1.15±0.9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复发转移组eADC值(0.42±0.04)高于早期复发转移组(0.32±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DC值与eADC值与术后最小消融安全边界(minimal ablative margin,MAM)是肝癌MVA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VA术前ADC值与eADC值是肝癌MVA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预测肝癌MVA术后早期复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与血压升高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

目的 探讨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血压升高相关的潜在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5周龄、7周龄、9周龄的SHR与正常组血清代谢物的变化并筛选出不同周龄Bioelectronic medicine中共同存在的代谢物,结合SIMCA-P软件进行代谢组学数据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其对血压升高的影响,利用MetaboAnalyst平台对相购买Y-27632关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发现与血压变化相关的通路。结果 经数据库查询selleck化学鉴定出10个同时存在于不同周龄的差异性代谢物,分别是:胆碱、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血栓烷B_(2)、尿酸、16-羟基十六烷酸、十二烷二酸、胆酸、12(13)-DiHOME、牛磺鹅去氧胆酸。7周时血栓烷B_(2)与血压正相关,二十二碳六烯酸、尿酸、十二烷二酸、胆酸、花生四烯酸与血压呈负相关;9周时十二烷二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胆酸与血压呈正相关,血栓烷B_(2)、尿酸、花生四烯酸与血压呈负相关。花生四烯酸通路是高血压中血压升高的主要影响通路。结论 以花生四烯酸为主的脂质代谢通路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通路,从整体来看二十二碳六烯酸、胆汁酸发挥一定的降压作用,尿酸促进了血压的升高,而血栓烷B_(2)、花生四烯酸在血压升高过程中与血压的相关性尚不统一,但对血压的升高有重要影响。

呼吸肌阻力训练对肺癌术后血清IGF-1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呼吸肌阻力训练对肺癌术后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84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前后的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之上加行呼吸肌阻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的各自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两周及干预后血清IGF-1水平,采用健Blebbistatin纯度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4个维度[体能指数(PF)、精力指数(VT)、社会功能指数(SF)、总体健康指数(GH)]综合评估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干预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FEV1、FVC、FEV1/FVC、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EV1、FVC、FEV1/FVC、MVV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EV1、FVC、FEV1/FVC、MV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两组患者IGF-1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干预后两周两组患者IGF-1水平较干预前、术后两周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Cardiac biopsy05);术后两周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SB431542半抑制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PF、VT、SF、G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PF、VT、SF、G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肺癌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常规干预基础之上增加呼吸肌阻力训练,能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显著抑制血清中IGF-1的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miR-15b靶向LPAR3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15b靶向LPAR3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5b mimic组、miR-NC组、miR-15b mimic+pcDNA3.1组、miR-15b mimic+pcDNA-LPAR3组;另设对数期生长的人食管上皮细胞HEEpiC为空白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5b和LPAR3 mRNA的表达;应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ca109细胞中LPAR3和增殖、迁移、侵袭相关蛋白(Cyclin D1、MMP-2、MMP-9)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Eca109细胞中miR-15b水平明显降低(1.00±0 vs populational genetics0.42±0.03,t=33.486,P <0.01),LPAR3 mRNA水平显著升高(1.00±0 vs 2.此网站33±0.15,t=15.358,P <0.01);与对照组相比,miR-15b mimic组细胞miR-15b水平显著升高(0.42±0.03 vs 4.61±0.38,t=19.039,P <0.01),LPAR3 mRNA(2.33±0.15 vs 1.29±0.13)和蛋白(1.12±0.13 vs 0.35±0.03)水平、细胞增殖率(100.00±0 vs 64.57±6.11)、划痕愈合率(63.45±7.20 vs 36.52±4.29)、Eca109细胞进入Transwell小室下层的数量(155.31±14.23 vs 101.33±11.45)、Cyclin D1 (0.85±0.10 vs 0.38±0.05)、MMP-2(0.76±0.08 vs 0.33±0.04)、MMP-9 (0.94±0.10 vs 0.41±0.0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t=9.075、9.996、10.044、5.565、5.119、7.281、8.327、8.211,P <0.01);使用pcDNA-LPAR3过表达LPAR3能明显VE-822纯度逆转miR-15b mimic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能力。结论 食管癌中过表达miR-15b可能通过下调LPAR3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肺功能指标变化。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10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 并选取同期单纯COPD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2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指标, NSC 119875体内实验剂量并且进一步采用配对检验比较22例患者肺癌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COPD合并肺癌组吸烟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咯血、呼吸困难、胸Belumosudil浓度痛、消瘦、肺不张、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PD合并肺癌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4.33±16.93)%比(50.18±18.3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0.39±10.02)%比(50.27±10.70)%]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4、7.24, P值均0.001), 血红蛋白校正后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adj%pred)[(73.05±12.01)%比(76.80±11.63)%]低于对照组(t=2.35, P=0.020);比较22例COPD患者肺癌前、后肺功能, 结果示发生肺癌后FEV1%pred、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dexLCO%pred)和DLCOadj%pred较肺癌前降低(t值分别为3.02、3.82、3.21和3.65, P值均0.01), 而残气量/肺总量(RV/TLC)较肺癌前升高(t=2.43, P=0.024)。结论 COPD合并肺癌患者咯血、胸痛、消瘦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FEV1%pred和FEV1/FVC优于对照组, 但是患者发生癌变后其通气功能指标和弥散功能均降低。

益气温阳颗粒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微环境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颗粒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将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模型组、贝伐珠单抗组、益气温阳组及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小鼠于右腋窝皮下接种Lewis细胞,接种后3 d,贝伐珠单抗组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益气温阳组给予20 g/kg的益气温阳粒生药灌胃(1次/d),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腹腔注射及益气温阳粒生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第14天给药2 h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造模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HK1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水平。结果 贝伐珠单抗组肿瘤细胞变小,少量出血,大量凋亡,间质可见中度炎细胞浸润;益气温阳组肿瘤细胞团块状分布变小,偶有少量出血,可见小灶状细胞坏死及中度炎细胞浸润;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肿瘤组织多处大片状坏死,肿瘤细胞显著减少,多处出血,大量炎细胞浸润。贝伐珠单抗组、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表达IHS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明显低于益气温阳组(P<0.05),但与贝伐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组、益气温阳组及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肿瘤组织中EPO mRNA相对Emergency disinfection表达量和血清TGF-β_1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CH-223191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组和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均明显低于益气温阳组(P均<0.05),贝伐珠单抗组与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贝伐珠单抗组和贝伐珠单抗+益气温阳组HK1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各药物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Roxadustat抑制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益气温阳颗粒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明显改善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微环境。

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我科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均接受标准方案化疗(方案包括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用培美曲塞+顺铂、鳞癌用吉西他滨+顺铂),常规给予预处理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每21 天为1 周期。试验组在对照化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并使用隔物灸法,两组均分别于第1、3、5周期前及末次化疗4周后行CT 或MRI 检查,并于每周期前复查一般情况、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肿瘤标记物、凝血功Bemcentinib体内能、T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等,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中位PFS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中医疗法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试验组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降低、体力状况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中医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值均提高,而对照组均有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提示化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该中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等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III、Ⅳ度GW-572016等严重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提示该中医疗法可降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结论: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副反应,对治疗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早期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构建

目的 分析早期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20年1月中山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早期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 肿瘤大小(OR=3.747, 95%CI:1.368~10.262)、肿瘤结节数(OR=8.191,95%CI:2确认细节.378~28.212)、血管癌栓(OR=2.782, 95%CI:1.105~7.002)、血管侵犯(OR=2.710, 95%CI:0.994~7.393)、肝硬medial geniculate化(OR=5.479, 95%CI:1.681~17.866)是早期肝癌患者术NSC 127716浓度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行Bootstrap法(1 000次重复抽样法)内部验证,实际值比较接近于预测值,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1 (95%CI:0.845~0.896),表明列线图模型具备较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 肿瘤大小、肿瘤结节数、血管癌栓、血管侵犯、肝硬化是早期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精准度较好,能够指导医务人员分析术后复发的风险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Wnt信号通路抑制参与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低中强度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心脏的保护作用,以及Wnt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SHR大鼠和正常血压WKY (Wistar-Kyoto)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SHR-S)、高血压运动组(SHR-E)、正常血压对照组(WKY-S)、正常血压运动组(WKY-E)和高血压运动+Wnt激动剂组(SHR-E-Wnt)。运动组大鼠进行16周低中Puromycin半抑制浓度强度游泳运动,SHR-E-Wnt组大鼠在游泳结束前4周尾静脉注射Wnt通路激动ABT-263试剂剂Wnt agonist1,每周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运动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壁厚度和射血功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结构和胶原纤维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左心室心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DVL-1(Dishevelled-1)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S大鼠相比较,SHR-S大鼠体重下降(P <0.05),动脉血压明显升高(P <0.01),心脏重量和室壁厚度明显增加(P <0.01)、左室射血功能明显减弱(P <0.05),心肌结构受损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左室β-catenin和DVL-1的mR 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rior history of hepatectomyP <0.01)。与SHR-S大鼠相比较,SHR-E大鼠体重未见明显改变,而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1),心脏重量和室壁厚度明显减小、射血功能明显增加(P<0.01),心肌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左室β-catenin和DVL-1的mR 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0.01)。此外,运动训练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和心脏保护作用可被Wnt信号通路激动剂所消除。上述结果表明,低中强度运动训练对SHR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实现。